![]()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
|
||
|
||
“辣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来自餐桌上的精神寄托:开心时吃顿辣的庆祝一下,亲友聚餐来点辣的烘托气氛,不思茶饭吃些辣味打开食欲…… 这种能直击灵魂的味道,其实是一种身体灼烧的刺激感,吃辣不仅能过嘴瘾,还对健康有好处:新研究发现,常吃辣能预防高血压。 常吃辣高血压风险低 近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等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中,浙江桐乡近5.4万人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吃辣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但这一现象仅见于女性。 该研究一共纳入53916名30~79岁的成年人,其中44.4%有高血压,12.3%的人每周至少吃一次辛辣食物。 在校正社会人口学状态、生活方式因素、体重指数、腰围、睡眠时长和打鼾等潜在混淆因素后,在女性中,与从不吃辛辣食物者相比,每周吃辣1~2次和大于3次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10%和12%。女性每周吃辛辣食物的次数越多,收缩压、舒张压下降也越明显。 对于男性,每周吃辣次数多少,高血压风险和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别。 在喝酒的人中,与从不吃辣者相比,每天都吃辛辣食物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仅降低2%;但在不喝酒的人中,每天吃辣者的高血压风险降低了28%。排除1128例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后,每周吃辣的次数与高血压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仍存在。 研究者指出,吃辛辣食物降低高血压风险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原因与红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有关。 吃辣是种“良性自虐” 辛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痛苦感觉”。既然辣椒带来的是痛感,为什么人们却乐此不疲呢? 这可能和“良性自虐”有关,良性自虐指人们享受那些身体或大脑将之错误解读为威胁的负面体验,一旦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并不存在,认知和身体反应的差异,导致一种令人愉悦的兴奋感,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冒险经历”。 蹦极时候的害怕、看恐怖片时的恐惧、坐过山车时的惊心动魄,以及品尝咖啡的苦涩、感受按摩的疼痛感等,都可以说是一种“良性自虐”。 这也许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经常体验可控制的危险,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真正面临威胁时,因过去的反复练习能够更好地应对而得以生存。 其实,吃辣不只是过过嘴瘾那么简单,辣椒不仅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还有助健康: 补充维生素 辣椒中富含维A、维C、维E、维K、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叶酸等维生,还含有钙和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 止痛散热 辣椒能通过发汗降低体温,缓解肌肉疼痛,有辅助解热镇痛作用。美国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减少传达痛感的神经递质,减弱疼痛感。 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辣椒有一定药性,能“发汗、行痰、除湿”。现代医学认为辣椒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冻伤。 缓解压力 辣这种刺激感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和欣快感。 改善肌肤 辣椒能促进体内激素分泌,改善皮肤状况。长痘不是辣椒的问题,只有本身就爱长痘的体质,吃完辣椒才会火上浇油。 帮助防癌 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分析表明,与从不吃或很少吃辣者相比:每月吃辣者食道癌风险降低12%;每周1~2天吃辣者食道癌风险降低24%。 有助降低死亡率 美国研究发现,与很少或从不吃辣的人相比,吃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对降低26%;癌症死亡率相对降低23%;全因死亡率相对降低25%。 健康吃辣做好4件事 吃辣虽好,但也不能盲目,吃的时候做好下面4件事,才能给健康加分。 把握好辣度 当辣度明显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时,身体会通过腹泻、呕吐把辣椒素尽快排出,并且一旦辣度太过,吃辣的快乐可能少于痛感,因此,吃辣要量力而行。 选对食材搭配 可以选择鲜辣椒,营养更丰富,并且经过高温烹炒,辣味会有所减轻。
几类人避免吃辣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胃肠疾病患者、甲亢患者、便秘的人、眼病患者、口腔溃疡的人等,要尽量避免吃辣。 此外,正在用几种药的人也不宜吃辣:清热滋阴中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皮肤病药物(如维甲酸软膏等)、胃肠道药物(如黏膜保护剂等)、痔疮膏(如化痔栓、痔疮膏等)。 两招帮你解辣 如果被“辣”到了,可以喝点牛奶,其中的酪蛋白能将辣椒素包裹起来带走,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辣效果。 炒菜时如果辣椒放多了不妨加点醋。在餐馆吃饭时,如果感觉菜比较辣,也可以要一小碟醋蘸着吃。醋中的醋酸可以中和辣味,减轻刺激。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