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西青人:最最最热的日子来了!咱得这样养生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7-23
内容提要:每年公历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与“小暑”一样,还是代表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古人认为“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换句话说,“大暑”是一年中“上蒸下煮”“湿热交蒸”到达极点的时节。

  “大暑”大多出现在“三伏”里的“中伏”期间。今年的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前后20天,而高温、高湿又是“中伏”的特点,正所谓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金朝诗人赵元在《大暑》诗中写道:“旱云飞火燎长空,白日浑如堕甑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暑”的炎热和带给人们的强烈感受。

  大暑天气

  大暑

  是一年里最热

  也是湿气最重的时节

  通常会出现高温天气

  虽然最近多雨水

  大家仍要注意防暑降温

  大暑三候

  大暑时节,气温最高,日照最强,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古人看来,大暑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故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化而成。

  二候土润溽暑。土壤浸润,空气湿热,气温高,湿度大,整个天候都无比闷热。

  三候大雨时行。这一时期常有雷雨降临,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习俗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炎热的大暑,日照强,雨水多,生机勃勃,孕育着丰收。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收获季节。讲究怡情健身的中国人在每年的这个节气里,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日子里调养身心。

  1

  吃凉:荔枝凤梨烧仙草

  大暑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吃凉性食物消暑。南方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烧仙草也是台湾的名小吃之一,当地在大暑还有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有败火的作用,再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福建人在大暑时节则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最过瘾的吃法莫过于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2

  喝热:馍馍就着羊肉汤

  不光吃凉,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比如枣庄,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又叫吃伏羊。

  有营养学家对大暑吃羊肉进行过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3

  晒姜:暑热晒出好食材

  大暑有着一年中最热烈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这样极致的酷热,也催生出水分蒸发后的美味。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这些食材只要天气好,晒上一两天就行了。但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

  生姜性暖,被暑热暴晒之后变成大热的食材,正好可以给着凉的人救救急。一块伏姜吃下去,暖胃、发汗,捂着被子睡到天亮,一场可能即将来临的感冒就这样避免了。有人说,这三伏天里的恩物,在三九严寒中给人带去了温暖。晒伏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表现。

  4

  送暑:送走瘟疫保平安

  大暑送“大暑船”,这个民俗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大暑重“养心”

  1

  睡觉“宁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补偿。

  2

  大笑“开心”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3

  饮茶“安心”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消耗心脏阴液。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4

  喝粥“健心”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能补养身体。医药学家李时珍曾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补虚损。在此为大家介绍几款大暑节气适宜喝的粥品。

  喝粥健心

  荷叶消暑粥

  食材:荷叶6克、砂仁6克、粳米5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暑生津、调理脾胃。

  做法:将粳米洗净后放入两味药材,加 5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冷却后即可食用。

  薏苡仁玉米须粥

  食材:薏苡仁15克、玉米须6克、大米50克。

  功效:解热健脾、利水祛湿、补虚和胃。

  做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两味药材,加 5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冷却后即可食用。

  生姜益气粥

  食材:生姜三五片、淮山50克、白米50克。

  功效:生姜健脾益气、开胃止呕。

  做法:将白米洗净后放生姜,加5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加入淮山后煮10分钟,冷却后即可食用。

  苦瓜粥

  食材:苦瓜半条、白米50克。

  功效:开胃醒脑、祛湿除烦。

  做法:将苦瓜半条切薄片后焯出苦水,将白米洗净后加5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加入苦瓜后煮10分钟,冷却后即可食用。

  山药红绿豆粥

  食材:山药、绿豆、红豆各10克、白米50克。

  功效:补脾肾、益气养阴、解热消暑。

  做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三味药材,加 5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冷却后即可食用。

  高温高湿天气,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急骤上升,过于进食滋补食品也容易增加肝脏负担。隔三差五喝上一碗消暑粥、益气粥、健脾粥,既能解湿热、益气生津、补脾胃,又能预防暑湿气积于体内所致的心烦气躁、精神困乏、食欲不振等,是安然度夏、防范疾病于未然的好方法。当然,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能不能喝这些粥品,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咨询医生。

(文明西青)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