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三伏天来了 消暑要适度
来源:北方网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7-13
内容提要: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医专家提醒,盛夏暑多挟湿,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另外大家避暑最爱躲在空调房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适度,不要过度避暑令寒气侵体。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医专家提醒,盛夏暑多挟湿,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另外大家避暑最爱躲在空调房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适度,不要过度避暑令寒气侵体。

  少吃生冷 注意养气

  少吃生冷,注意养气。三伏天天气炎热,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容易伤津耗气,所以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有的人常在酷热的三伏天里喝冷饮解渴,虽然当时过瘾,但其实一方面耗伤阳气,影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血管的急剧收缩,阻碍了血液循环,其实并不利于体内散热。

  切忌过度运动 注意养心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损伤心气,心气不足会导致情志的变化,如精神萎靡、打不起精神。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会造成一些矿物质的流失,如钾、钙、钠等,这样就容易引起疲倦乏力、萎靡不振,甚至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所以三伏天养生应避免过度运动、大汗淋漓,要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

  适当坚持户外运动 注意养阳

  中医讲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太阳是自然界中阳气的源泉,夏天阳气不断增长,正是我们人体补充阳气扶助正气的好机会,应该适当地晒太阳,使气机通畅,促进机体阳气的积存和壮大,为秋冬天防病治病打下基础。

  警惕空调病 科学使用空调

  1、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中央空调应进行定期检测,使用专业消毒剂防止空调内积攒的病菌和螨虫造成呼吸道感染。

  2、夏季从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刻开空调,避免舒张的血管快速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3、开空调时暂不要关闭门窗,空气流通一段时间后再关闭门窗;使用中央空调时应提高新风率,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自然通风。

  4、空调应调至26℃左右,保证室内外温差不会太大,既可节能,又能避免感冒。

  5、使用空调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开3小时就要关闭一段时间,并敞开门窗通风。

  6、长期在空调房间里工作和生活者,应注意增加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7、铺凉席时应不开空调,避免罹患“空调病”及导致肩周炎、关节炎复发。

  8、空调口不应直吹人体,特别是不能吹向婴幼儿、老年人和体弱者,避免引发不适或感冒。

  解暑食疗方

  藿香化浊饮

  材料:藿香5克,苏叶5克,陈皮3克,山楂5克。

  制法:上述材料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调味,放温饮用。

  功效:消暑化浊,醒脾开胃。

  芦根绿豆粥

  材料:芦根50克,绿豆100克,白米150克。

  制法:芦根、绿豆、白米洗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取汁,然后加入绿豆、白米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

  功效: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食用。

  冬瓜莲蓬脊骨汤

  材料: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食用。

  消暑益气汤

  材料:黄芪50克,麦冬30克,淡竹叶2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翠衣200克,蜜枣3枚,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消暑清热,益气生津。适合暑热天气,汗多口干,疲乏气短食用。

  参考:

  人民网:夏季警惕空调病!三伏天如何科学使用空调?

  羊城晚报:三伏天养生:少吃生冷 注意养气

  北京青年报:三伏天来了 教你几招“饮食攻略”安然过夏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