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西青科普】广州出现新冠变异毒株:病毒不断变异,疫苗会不会“白打”了?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6-01
内容提要:自5月21日公布1例疑似病例以来,广东本土疫情持续发酵,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再度让人们精神紧绷。

  自5月21日公布1例疑似病例以来,广东本土疫情持续发酵,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再度让人们精神紧绷。

  截至5月31日14时,广州市大排查一共检测样本304.93万份,已经发现阳性11例,预计还会有所增加。

  5月27日

  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本轮广州疫情有2个特点:

  • 传播链条明确

  为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

  • 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

  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

  5月30日

  广州疫情溯源结果公布: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

  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离穗旅客应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5月31日晚10时起实施。

  与此同时,越南卫生部长阮青龙29日宣布,该国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此前在英国和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的混合体。

  这种变异毒株混合体“非常危险”,传播性更强,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这一新发现的毒株混合体尚未命名。

  印度变异毒株、越南变异毒株混合体……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力不断增强,你打的疫苗还有用吗?

  病毒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变异?

  陈捷亮表示,从病毒变异的角度看,它只是在已突变的毒株上又发生了新的突变。积累越来越多的突变位点是病毒本身的属性,并非变异位点越多越可怕,关键是变异是否改变了病毒特性,目前的“混合型变异”并非质变。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种变异,是因为感染者基数很大。基数越大,病毒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自然选择筛选下来的这些毒株就比较适合传播。

  传播力变强≠致病性增强

  传播力增强也不一定意味着致病性和免疫性会有影响。

  打个比方,病毒好比一个坏人,手里拿了把枪。他为了逃得更快,把枪扔掉了。这时,坏人逃得更快了,也就是病毒传播性更强了,但因为没有枪,致病性可能并没有更强。

  如果坏人换了件衣服,可能识别起来增加了困难,但依旧可以通过脸、指纹等其他特征识别。

  目前,变异新冠病毒传播力增强是可以预见的,但仍属于量变,还未引起质变。至于致病性有没有增强、免疫性有没有改变,还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

  病毒不断变异

  之前的疫苗是不是“白打”了?

  陈捷亮表示,现阶段,先打上疫苗比较好,使得自己获得基础的免疫以避免产生一些重症、致死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同时也是加快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大家应尽快去打,不存在“白打”。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病毒基因水平的变异是持续发生的,但基因水平的微小变异不一定会造成表型的变化,如病毒的流行特征、致病严重程度和是否逃逸疫苗的监控等。

  在真实世界大规模、大人群的研究中,我国灭活疫苗对南非、英国、巴西变异株仍有保护效果,对印度变异毒株,目前经印度科学家测试来看也有效。

  现有疫苗能应对国外变异毒株吗?

  首先要尽快去打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群体免疫的建立,可以把病毒生存的场所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新变异毒株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其次,政府要做好密切监测,包括病毒变异可能对一些检测手段特异性、灵敏度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新冠病毒的研究,弄清楚诸如中间宿主、变异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逃逸影响等内容。

  病毒变异会影响疫苗的效率吗?

  陈捷亮表示,目前来看,病毒变异对mRNA疫苗(核酸疫苗)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 病毒vs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相当于给免疫系统预先看了一下病毒的衣服长什么样,如果病毒换件衣服的话,可能免疫系统就不认识了。

  • 病毒vs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把病毒所有的特征都给免疫系统看一遍。即使衣服变了,只要裤子、手套、帽子还有脸部特征等这些都在,免疫系统依然能识别和应答。

  我们国家打的主要是灭活疫苗。目前的数据也表明,我国的疫苗对变异毒株在最为关键的对重症和病死率的保护上仍然有效。

  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是否需补种?

  所谓加强针,就是在首次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后,根据追踪实验免疫消退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补充接种针剂,以保证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距我国首批接种疫苗时间已接近6个月,邵一鸣介绍:

  相关数据分析正在进行中,初判约一半左右的人对病毒仍有一定防御能力;会根据追踪实验,来确定已接种人群在什么时间进行加强针的免疫。

  目前最紧要的还是完成首次疫苗接种,尽快建立免疫屏障。“要想阻断病毒的变异,就要阻断它的传播,不给它机会继续变异。”

  在5月3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

  6月10日至30日,将主要针对已接种过第一剂次疫苗的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次接种;同时,对疫情防控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继续接种第一剂次疫苗。

  7月起,将继续全面推进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疫苗的接种。

  单针、双针、三针疫苗有何区别?

  何寒青表示,单针、双针和三针,是指它们的接种程序有所不同。

  • 单针: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 双针:灭活疫苗

  新冠灭活疫苗的原理是将病毒灭活,保留其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佐剂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目前,新冠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次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 三针:重组亚单位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并加用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这种疫苗需要接种3剂次,首剂和第2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的接种间隔建议在4周及以上,第2剂次尽量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完成,第3剂次尽量在首剂接种后6个月内完成。

  划重点

  尽管上述三类疫苗在生产工艺、免疫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我国所有正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都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严格的审查程序。

  临床试验结果和截止目前的接种监测数据都显示,这些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全程接种后都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都可以放心接种,建议大家根据当地的供应情况选择接种。

  不管选择哪种,尽早接种,尽早获得保护,这才是最重要的。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