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旅游
【文明旅游】“五一”假期 安全第一!西青应急提示请收好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4-30
内容提要:“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旅游探亲出行集中,你是不是已经计划小长假出游了呢?特别提醒大家,无论选择回家看看还是出行游玩,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西青应急”帮大家整理了一份“五一”应急安全知识,让你不管身在何方,都有备无患。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旅游探亲出行集中,你是不是已经计划小长假出游了呢?特别提醒大家,无论选择回家看看还是出行游玩,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西青应急”帮大家整理了一份“五一”应急安全知识,让你不管身在何方,都有备无患。

  居家安全

  1. 出行前,一定要关闭家中电器开关、燃气阀门、灶具开关,如果停电,出门前要切断电源,以防复电后发生意外。酒精、一次性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能存放在阳台上,以防发生爆燃。 

图片

  2.家中切勿存放大量现金,五一假期喜事集中,多数人家中习惯放点红包钞票以便及时取用,正是这一点,给了小偷可乘之机。在此提醒大家,现金钞票不要随意存放在抽屜、橱柜等引人注意的地方。贵重物品务必锁好。

  3.家中若有老人或小孩的,要提醒老人不要卧床吸烟,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并告知他们应急呼救电话或联系方式。 

图片

  出行安全

  1.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春困”。天气转暖,容易产生“春困”现象,在行车时注意力集中,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避免疲劳驾驶;行驶过程中,如果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春困”现象,一定要及时停车休息,也可在太阳穴、脑门等处涂抹适量清凉油或风油精以驱除困意。

  2.在自驾游出行前,需要提前保养和维修车辆,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油路及电气线路,避免出现短路等状况。

  3.自驾游的路线应该周密设计。最好几辆车同行,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切勿将车辆停放在非停车区域或有安全隐患的区域。不少景区道路坡陡、弯急、车多,景区驾车一定要靠右行驶,切记不要逆行,不要超速行驶。下山路时勿空挡滑行,停车观景一定要拉好手刹,防止溜车。

图片

  4.乘坐旅游客车出游,最好购买乘车意外险,行驶过程中一定要系好安全带,避免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被甩出座位或车外而受伤。

  5.不乘坐“三无”(无行驶证、无驾驶证、无保险)和超载车辆等。

  6.如果你是坐车或者飞机的话,最好顺便买一份交通保险,让出游更放心。

  7.不要进入危险场所。既燃放烟花爆竹又准备放飞氢气球的庆典场所不进;边施工边营业的公共场所不进;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的歌舞厅、咖啡厅、商场等场所不进。

  8. 在有山林的地方,不要携带火种、明火,不要吸烟,更不要在山上野炊生火,防止发生山林火灾。

图片

  9. 注意熟悉环境。进入酒店、咖啡厅、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时,一定要事先留心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通道的方位和设置路线,看其是否畅通,灭火器具配备是否齐全,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从火场逃脱。

图片

  10. 旅游景点游玩时,车辆中不要遗留火种。车辆停放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可在仪表盘上放气体打火机、空气清新剂、灭蚊剂等受热膨胀后易引起火灾的易燃易爆物品。

图片

  11.酒类及酒精制品。过节了,很多朋友拎几瓶茅台回老家是不是特有面子?但是飞机与高铁对带酒的规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中国境内乘坐民航班机,酒类物品是不得随身携带的,只能作为托运行李交运。而对于托运酒精类饮品,各大航空公司的标准都基本一致。《民航旅客限制随身携带或托运物品目录》中对乘客携带酒精类物品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酒精饮料禁止随身携带,作为行李托运时有以下限定条件:

  1.标识全面清晰且置于零售包装内,每个容器容积不得超过5L;

  2.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小于或等于24%时,托运数量不收限制;

  3.酒精的体积腐败分含量大于24%小于或等于70%时,每位旅客托运数量不超过5L。

  《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中明确规定“酒精体积百分含量大于70%的酒精饮料”属于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品。

  而对于坐高铁的朋友们来说,带酒的限制就没有那么多了。根据中国铁路12306的最新规定,乘客们在旅客携带品允许携带重量范围内(不超过20千克)均可携带。

  人员密集场所

  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人员密集场所有哪些?

  1.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

  2.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交流场所;

  3.影剧院、KTV等休闲娱乐场所;

  4.医院、幼儿园等医疗福利场所;

  5.图书馆、集体宿舍等学校教育场所;

  6.商场、超市等商业活动场所;

  7.火(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

  遇到火灾该如何迅速逃生?

  1.公共场所一般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按下即可报警,有时需要打破玻璃,还要及时拨打119。

  2.选择逃生通道,不要乘坐电梯。

  3.当浓烟弥漫时,应冷静观察烟气流动方向,顺着同一方向,沿着墙壁,边移动边寻找出口。

  4.逃生时,尽量低姿前进,不要深呼吸,尽可能用湿衣服或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

  5.在等待救援时,要尽量防止火势和烟雾蔓延到自己的所在地,另外,要待在容易被发现的位置。  

图片

  遇到拥挤踩踏怎么保护自己?

  1.到公共场所,先了解地形,找到紧急出口。

  2.发现有大批人群朝自己过来,尽量避开,躲在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墙角下,等人群离开。

  3.一旦进入人群,不要在人流中停下。不要逆人流行进,否则易被推倒。不要贸然提鞋、弯腰捡东西、系鞋带。

  4.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尽量向侧方移动,移出人流。如果可以,抓住身边牢固物体。

  5.人群异常拥挤时,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看到别人摔倒,不再前行,大声呼救,告诉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6.一旦摔倒,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还要设法靠近墙角。 

图片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趴下,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

  2.寻找出口,判明情况,寻找安全出口。

  3.谨慎行动,注意避免进入餐厅等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危险地点,在情况不明时,不要使用打火机照明,防止燃气泄漏引发二次爆炸和大火。

  4.躲避踩踏,不要拥挤推搡,防止出现踩踏挤伤,一旦摔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持物体,防止被惊慌的人群踩踏。注意避开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造成新的伤害。

  5.有序撤离,听工作人员指挥,有序迅速撤离现场。

  6.自救互救,到达安全地带后,先检查自己和同伴是否受伤,及时进行互救;协助医护人员救治、搬运伤员。

  7.协助调查,客观详细地向警察描述看到的情况。(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图片
(文明西青)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