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西青区实验小学是唯一的区教育局直属小学,多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凭借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获得了百姓的高度认可。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学校将杨柳青年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抓手,2004年,学校成立了由18人组成的特色课程研发组,其中女教师16人。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传统文化进校园”首批试点校,2019年,杨柳青年画特色课程研发组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以杨柳青年画为核心 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文化传承之路 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杨柳青年画成为校“1+X”多彩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柳青年画特色课程包含三个版块:常规美术课、选修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课。 (一)美术课中的年画教学 从2004年起,学校正式将杨柳青年画纳入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每个教学班两周一节年画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绘画水平,学校对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安排。2004年,研发组编辑了包括《学生年画彩绘技法》《画稿》《教师参考》三部分的杨柳青年画校本课程资源;还制作了《杨柳青年画漫谈》光盘,借助多媒体展现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史、绘画工艺、代表作赏析等。孙静、赵群、高磊等教师的年画课及相关论文获得国家、市、区级奖项。 (二)选修课中的年画创新 学校心灵手巧的女教师们将年画以剪纸、十字绣、纸浆作品、钻石贴画等不同形式呈现,体现了在欣赏、绘制年画基础上的创新。近年,学校开设了年画扇面、泥塑、木板年画、景泰蓝年画等20余种不同工艺的选修课,不同年级兴趣相同的学生可以自愿分别选修。在学习环境上,学校开设了风格独特的“杨柳青年画彩绘室”和“年画艺术手工活动室”。 ![]()
(三)年画是课程融合的载体 学校将年画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编印了《杨柳青年画知识读本》,孙秋妹、潘仲玲等教师还将音乐课与年画课相融合,创编了《欢天喜地杨柳娃》《乐有余》等特色舞蹈,给原本无声的年画增添了韵律与活力;劳技课与年画课相融合,方荣老师指导学生用吹塑纸、布艺做材料,使年画作品有了立体感;英语老师们还编写了《杨柳青年画英语解说词》,成立了杨柳青年画“小小导游班”,向来到杨柳青的国际友人传播年画艺术…… 以年画文化为根 书写新时代德育篇章 在杨柳青年画欣赏课上,老师们循循善诱,将年画文化的魅力娓娓道来。学校充分挖掘年画中的教育内涵,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读懂这些寓意,并将其内化于心,最终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效应。研发组还构思创作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阳光体育”两大主题的宣传年画,师生创作的多幅作品成为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宣传展牌的主题图片,宣传阵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生们作为年画遗产的继承者和宣传员,肩上又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校园处处有韵味 硕果累累促发展 研发组教师蕙质兰心,将杨柳青年画与校园环境文化相结合,用年画装点校园,走进学校的大门,18幅巨幅杨柳青年画环抱操场;教学楼内所有的楼梯墙面都用学生创作的不同工艺的年画作品装饰。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澳门、台湾以及全国各地众多教育团体的参观学访,学生以精彩的表演、精湛的画技赢得了来宾们的交口称赞。2013年,在首届“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节”开幕式上,展出了40余幅学生年画作品;2017年底,教育部选出实验小学参加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展评,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首站就来到学校拍摄年画传承活动,并在春节期间进行了播放。2018年四月份,研发组教师和学生代表受邀参访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并赠送了学生的年画作品。中国教育电视台、天津电视台、西青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农民日报》《今晚报》《天津教育报》等众多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年画传承成果。 杨柳青年画的传承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教研组教师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杨柳青年画独有的文化魅力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研发组会继续坚持本土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髓相结合,不断为传统艺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