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聊斋》中的“饮酒”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刘炜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3-19

  蒲松龄好酒,《聊斋》的创作过程被他称作是“浮白载笔”,那么书中自然少不了很多与饮酒相关的故事,比如《酒友》《郭秀才》等短篇。

  《酒友》是则小短篇,讲的是一人一狐因酷爱饮酒而相识成为莫逆之交的故事。在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各色人物中,他俩渺小得影响不了别人,可也足能让读者感到温馨。

  《酒友》的主角叫车生,家中并不富裕,但车生嗜酒如命,每晚无酒不能入睡。某晚醉醒的他发觉酒瓮已空,一只喝醉了的狐狸躺在身旁酣睡。车生笑称遇到了位酒友,就将衣服盖在狐狸身上。狐狸睡醒后化作一个美少年,向车生叩谢不杀之恩。车生不以为意,表示想和狐狸做一位酒中知己,告诉他“可常临,无相猜”。此后,狐仙常来共饮,二人相见恨晚。时间久了,虽然车生还是那么好客,但狐仙感到朋友家贫,屡次叨扰很是过意不去,便告诉车生哪里有路人遗失的银两,哪里的地下有埋藏的铜钱,让其不再发愁无钱买酒。此后,狐仙又指导车生囤积荞麦,购买肥田,辅佐他成为了一方财主,二人的关系也愈发亲密,连车生的妻子、孩子都跟狐仙十分亲近,狐仙“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这一关系一直持续到了车生去世。当自己的酒友故去后,狐仙便也消失了。

  我一直觉得车生是一个十分可敬的人,他心地善良,没有因狐仙是异类而对他下杀手,反倒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成为知己;他心思单纯,从不贪心,和狐仙交朋友绝不是打算“放长线钓大鱼”。车生家境虽不好,却没有怠慢狐仙,当狐仙过意不去时,车生言道“斗酒之欢,何置齿颊”,这点酒钱或许是从本就捉襟见肘的开销中艰难节省下来的,但车生却轻描淡写,在他眼里这和先前的不杀之恩一样根本不值一提。当他依照狐仙嘱托捡到遗落路旁的二两白银,又从家中后园挖出千枚铜钱后,开心地说道:“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这份毫无雕饰的喜悦,读者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得到,再后来致富了的车生也没有跋扈与不仁,依然和狐仙珍视着这宝贵的友谊,狐仙也陪伴了他一生。反观卷八短篇《雨钱》中的穷秀才,仗着自己和狐仙是朋友关系就让狐仙施法变钱给自己花,惹得狐仙气愤绝交而去;卷九《金陵乙》中贩卖假酒的小贩某乙,同样是发现只醉酒的狐仙,某乙却以性命相威胁让它帮忙迷奸邻妇,三个故事的主角一比,人物形象高下立判。再《酒友》虽是一则容易被遗忘的小故事,但它却始终散发着人性良善的光芒。与车生这样淳朴的人相交,我们能够放下戒心,卸去“铠甲”,交往得欣然、坦然。

  《聊斋》卷七《郭秀才》,则是一篇秀才邂逅酒局、宾主皆欢的故事,也告诉了世人什么才是对待饮酒的“正确态度”。

  广东一名郭姓秀才访友归来,半夜迷路误入深山,看到有十多个人借着月色席地饮酒,便向他们问路。这群人好客,邀他一起入座品酒赏月,本身就诙谐风趣的郭秀才欣然应允。喝了人家的酒,郭秀才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口技!他先是偷偷模仿燕子叫,一会儿又模仿杜鹃啼,最后还仿鹦鹉学舌的声音说了句:“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人一开始十分惊讶,慢慢才发现是郭秀才捣鬼,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宾主之间欢快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分别前,众人邀请郭秀才中秋时再来此处相聚,并言道下次还要邀请一位名为“青娘子”的姑娘一同前来,说罢便为郭秀才表演了他们的绝技叠罗汉。十多个人抓着手臂踩着肩膀叠在一起,而后“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倒在地上化为一条小路,惊讶的郭秀才这才知道他们不是人类,沿着这条小路出山回了家。回家后,心里有些后怕的郭秀才没再赴约,此事不了了之。故事内容虽然点到为止,却回味无穷,《郭秀才》堪比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名篇《湖心亭看雪》:一个是行夜路于山中逢人席地聚饮,一个是乘雪泛舟湖上遇客亭中自酌。前者是宾主共赏明月,各自献上拿手绝技并续订中秋之约;后者是强饮三大杯后洒脱离去。彼此虽不相识,但相逢何必曾相识,心灵之契合,杯酒足矣。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