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文体
西青区2021年“津彩假日”红领巾线上冬令营精彩放送——童眼看家乡(一)
来源:文明西青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1-28
内容提要:我们的家乡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区政府所在地杨柳青镇是全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西青区广大少先队员:

  我们的家乡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区政府所在地杨柳青镇是全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千年古镇杨柳青人杰地灵,景色宜人。地名系乾隆皇帝御赐,以产杨柳青年画而享誉全国、闻名世界。几百年来,文人墨客多汇聚于此,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教育引导全区少先队员们深刻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激发热爱西青、建设西青的美好愿景,区少工委组织开展了“童眼看家乡 童话畅未来 ”——西青区2021年“津彩假日”红领巾线上冬令营活动。活动第一期,我们将随着红领巾小导游的脚步,陆续带领大家从古迹遗址文化、风貌名胜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典型人物等方面全面了解美丽、淳朴,充满活力和深刻内涵的美丽西青!

  石家大院

  大家好,现在我们将一起游览我们西青重要的旅游景点——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是天津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元仕的住宅。石家祖籍山东省东阿县,明代时以漕运粮食为业,盈利颇丰。后来,搬到杨柳青落户,在这里广置田产、重利盘剥,家族日益兴盛。后来石万程停泊在通州的粮船收留了和珅的使女,由此石家财富骤增。石万程就是石家来杨柳青定居的石氏创业人。

  石家大院整座院落的建筑布局采用轴线对称式,全院由南至北由中间的甬道为中轴线,贯穿四座门楼。东面有五进四合院,为过去主人居住的地方;西面为石府主体建筑,包括佛堂、戏楼、南花厅。大院两侧分别有东西跨院,当年女佣人住在东跨院;西跨院包括三个院落,最北面是当时石府家学,后面由男佣人居住。

  首先来到的是闻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陈列室。看这幅《福善吉庆》是一幅有情节的仕女娃娃寓意画,它的寓意是采用汉字的谐音表示吉祥,用蝙蝠的“蝠”代幸福的“福”,用扇子的“扇”代善良的“善”,用刀枪剑戟的“戟”代吉祥的“吉”,用罄竹难书的“罄”代庆祝的“庆”,欣赏起来很有韵味。

  在杨柳青年画陈列室的前面是婚俗展室。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古代人们结婚用的花轿和凤冠,再看这边的帽筒、熏香炉、梳头匣、镜子、食品罐都是当时的陪嫁物。

  南花厅,就是石家商议大事,接待客人的地方。这个客厅中隔断上的八扇屏是保存下来的珍品,雕刻工艺非常细致,它表现的内容是四季花鸟,其特点是从玻璃两侧看图案完全一致,看似八扇,其实十六面。当年没有玻璃的时候中间夹的是层纱,根据年龄的不同夹有不同颜色的纱,所以也叫夹纱,起到“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作用。

  戏楼是石家大院的主体建筑。戏楼顶子外面是一层铁皮,上面有铜铆钉铆成的一个大寿字。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余舒岩、孙菊仙、龚云甫都在这里唱过堂会。整个戏楼的特点是冬暖、夏凉、音质好。北面隔扇门能放音,也能拢音,唱戏时不仅在角落听得清楚,即使在院内也听得明白真切。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讲解让大家对石家大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霍元甲纪念馆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青区精武镇“精武门•中华武林园”观光游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领略霍元甲纪念馆建筑之美。

  看,不远处在熹微的金辉中,那个很高很大的圆丘型馆体就是霍元甲纪念馆,是不是壮美无比?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该馆屋顶采用“四阿顶”,俗称“四大坡”的样式,别小瞧这种建筑形式,这种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四面斜坡的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屋顶样式,只有皇家才能用呦。

  此馆占地约一百多亩,三层,全面地展示了霍元甲的传奇一生以及精武会创建及发展过程。纪念馆是在霍元甲霍爷爷逝世100周年,也正是精武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修建的。它是中华武林园的一期工程,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整个中华武林园非常大,足足有3880亩,将来就是集爱国教育、交流研讨、文化旅游、武术文化交流、影视基地于一体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

  作为精武镇的子孙,在“世界精武百年英雄会”开幕式上,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的400名学生身着金色的武术装摆成“精、武”两个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特别有气势!同时还有200名学生在霍爷爷墓前吟诵《霍元甲公祭吟诵词》,用声声真情,祭奠霍爷爷。而那一天,来自世界12个国家的39个精武体育会代表,国内外武术界知名人士及体育、演艺界明星近4000人出席这一盛会!

  霍元甲纪念馆的设计很有讲究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吸收了道教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霍元甲纪念馆的主体建筑运用了太极图的建筑形式,从空中俯视纪念馆呈太极八卦型。两面结合太极生两仪的说法,用黑白色调将其分割为“阴”“阳”,在主体建筑的东西南北的角楼分别置有“四象”。

  馆体四周,仿古式的殿檐栏宇凹凸错落,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张力,除非俯视,否则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完全领略它的繁复之美。

  来到纪念馆的一楼,迎门是电子屏幕。电子屏两侧摆放的是各个国家精武会会旗。一楼陈列着霍爷爷的小时候偷学武艺的枣林,晚清时小南河村复原沙盘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馆体中部由钢化玻璃围城的空间。一条长11米的悬挂式钢化玻璃呈太极曲线,线条柔美流畅,将圆型大厅分为室内室外。室内露天共享空间,这就是阴阳鱼分界处。此外,阴阳鱼眼处,有两支高36米、直径达1.8米的硕大盘龙石柱破殿顶而出,气势夺目!看,柱上两条飞龙石雕腾云驾雾、盘旋而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两条龙柱用料非常讲究,白龙柱用汉白玉,黑龙柱为黑墨玉,白色代表上阳,象征整个中华民族;黑色代表少阴,阴阳平衡,和谐共处。两条龙柱既给人视觉的冲击,又有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室外看到屋顶露出的柱子就是这盘龙柱。

  也许是盘龙柱的雕工之美,或是盘龙柱的雄伟气势,再或者是纪念馆的精神所在,有趣的是白色盘龙柱的龙嘴处,有个喜鹊窝!这个喜鹊窝也为纪念馆增添了灵气儿和喜气,也许它在展示“万物和谐相处”的境界吧。

  纪念馆的二层主要收藏的一些与精武会馆有关的珍贵资料、文物及各地精武会馆捐出的百年前的老会旗。其中包括一本具有百年历史的迷踪拳谱。据说,这迷踪拳谱是当年霍东阁亲手在宣纸上写的,比先前纪念馆收藏的上海版油印“迷踪拳谱”更为珍贵! 

  其实整个精武门·中华武林园项目从规划设计之日起,一直秉承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力求融合当时的建筑风格,体现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质。而且考虑到当时天津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比如不远处的陵园大门就增加了一些西式立柱和石雕装饰,使得建筑整体既雄伟壮观又美丽细腻且富有时代感。而且在选料上,在施工细节上也不无体现着建设者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种材料都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此外,施工时还挑选了一支正规专业的古建筑施工队伍,建筑的每道工序都由5到10人共同进行,每一个环节上都力求完美!

  精武镇将纪念馆重建,并力求在每一个小细节处都能展现一种文化,展现霍家精神,让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自强不息霍公气,千古不绝精武魂”!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