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天津好人】喜报!西青区这4位好人荣登2021年1月份天津好人榜!
来源:文明西青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1-27
内容提要:近日,由天津市文明办主办、天津文明网承办的推荐、评议“天津好人”活动揭晓2021年1月好人榜名单。

  近日,由天津市文明办主办、天津文明网承办的推荐、评议“天津好人”活动揭晓2021年1月好人榜名单。西青区推荐的助人为乐好人杨柳青镇十五街村委会计生专员兼报账员白秀萍,诚实守信好人王兰庄中心小学教师王兆影,敬业奉献好人西青医院感染管理科张松丽,孝老爱亲好人大寺镇王庄子村村民王静4人入选“天津好人榜”,让我们向身边的这些好人致敬!

  助人为乐好人

  白秀萍

 
图片

  白秀萍,女,汉族,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十五街村委会计生专员兼报账员。

  白秀萍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心系百姓,服务于民,廉洁自律,宽以待人。她将关怀、陪伴失独家庭作为肩上重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失独老人提供帮助。

  孙学苓是十五街村一位失独老人,2014年,她的丈夫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医治无效去世,2018年,儿子也由于心脏衰竭离世。疾病让她失去了丈夫和唯一的孩子,重重打击,让这位原本坚强的老人一下子垮下了,在她失去了孩子和丈夫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传承、生活的依靠、精神的寄托。除了要独自承担生活压力以外,她还承受着孤独、悲痛、失去希望等精神上的痛苦。作为村内计生专员,白秀萍把关怀失独家庭看作了自己身上的重任,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孙学苓办理了失独家庭手续,言语间悉心安抚,用亲切温和的态度予以开导,陪伴她渡过难关。两年间,白秀萍一直保持着和村内每个失独家庭的联系,平日里时常通过电话、微信或入户的方式和他们聊天谈心,为情绪不稳定的失独老人开展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充实生活、融入社会。每年春节,白秀萍都会为村内失独家庭争取慰问金,并带着粮食、水果挨家挨户上门慰问,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家人、朋友,给冷清的家庭增添了热闹和欢笑,用温情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

  李长彪也是一位失独老人,之前他由于颈椎疾病需要入院治疗,白秀萍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依照惠民补贴政策为他开具了补贴证明,由于担心他自行前往不便,白秀萍自费叫车,全程陪同把李长彪送到了西青医院,医院内排队人多、流程复杂,白秀萍又主动替老两口排队缴费、办理手续,在半个月的住院期间,白秀萍经常电话询问李长彪的身体恢复情况,确认医治费用是否足够,并且在周末提着慰问品前去探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注意身体健康,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实际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

  像孙学苓和李长彪这样的失独老人在十五街村还有几位,白秀萍同志用自己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让失独老人们深切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每年的假日节点,白秀萍同志拿着慰问品走访每户失独家庭,不仅为他们送去慰问金,还有油、面等生活必需品。在物质帮扶的同时,还对“失独家庭”进行精神安慰,经常性走访“失独家庭”,不定期上门询问他们的生活、健康等情况,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同时了解他们健康情况、情感寄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保重身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大药店口罩紧缺无货,线上购买渠道操作复杂,辖区内失独老人购买口罩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白秀萍主动承担起为他们采买口罩的任务,寻找渠道、统一采买、统一分发,并为符合年纪的失独家庭分批次发放爱心口罩,入户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分发口罩。疫情期间,群众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失独老人,白秀萍在工作之余,不忘和他们聊天解压,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抚和情绪疏导,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询问他们买菜是否方便、药品是否急缺、防疫物资是否需要置办,给不会手机操作的失独老人代办津门战疫二维码和津心办健康码,在精神疏解之余,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

  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情感和精神寄托上,面临着很大的空虚和孤独感,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所需、所想,给予他们以精神抚慰和生活照顾是十分必要的,白秀萍同志用她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心灵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关怀失独家庭,帮助辖区百姓是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村委会工作十年以来,白秀萍始终坚持着“群众之事无小事”的原则,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为群众着想,赢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十年如一日,她用温情点亮了万家灯火,用坚守践行了初心诺言。

  诚实守信好人 

  王兆影

图片

  王兆影,女,汉族,1971年9月出生,现任王兰庄中心小学教师。

  自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8年了,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爱心铸就幸福路”这是王兆影老师的教育座右铭。她认为教师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师爱能让学生感到了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王兆影老师始终勤奋积极、循循善诱、做到今天比昨天好。即使学生们小学毕业了,她也经常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做学生们永远的“引路人”。

  2005年王兆影老师刚接一年级时,一位步履蹒跚、衣服很陈旧的老人带领着两个穿着旧衣服的女孩来到她的跟前,流着眼泪说,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又是残疾人,家里很穷,现在上学了,担心她们因无钱辍学。当时,王兆影老师安慰她:“只要我一天当老师,就不会让孩子辍学,让她们有衣服穿,有饭吃。”在小学六年里,两个孩子的饭钱是王兆影和刘红梅校长一起掏的。不仅这样,王兆影老师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她们补习功课,孩子外出集体活动、英语考级都是王兆影老师出钱。渐渐地,两个孩子十分开朗,她们和王兆影老师十分亲密,如果没有人时,这姐俩还管王兆影喊妈妈。由于王兆影老师的关爱,这姐俩学习也跟上来了,成绩越来越好,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后来两个人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即使她们毕业了上了初中、高中,王兆影老师也时常看望两个孩子,给孩子送去衣服,给予生活上的帮助。高中时两个孩子跟王兆影老师诉苦说数理化听不懂,她与上师范大学的女儿商量,给两个孩子补补课。一开始,王兆影老师的女儿因为学校事务比较多,觉得不是很方便。后来在王兆影老师多次的劝导下,她的女儿利用寒暑假给两个孩子无偿补习。

  2017年8月,她们刚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王兆影老师。王兆影老师知道后,为她们高兴。可有一天,两个孩子又找到王兆影老师,愁云密布地说,爸爸因家里穷,没钱供她们上大学,决定让她们辍学打工。”王兆影老师多次找她们的爸爸交谈,并筹集五千元交到两个人手里,还做了两床新被子送给她们,她们的爸爸最终答应让她们继续求学。当时,王兆影家也很困难,老婆婆得胰腺癌已经两年,每年光治疗费就花十多万。这姐妹两个人在大学里,王兆影老师怕她们不适应,经常与她们聊天,鼓励她们,希望两个孩子能顺利毕业。还多次给上云南师范大学的姐姐发教学视频,希望对她有帮助。前不久,妹妹说学习压力大特别焦虑,王兆影老师通过电话、微信与她聊天,鼓励她乐观、积极向上。现在,这两个孩子在大学表现不错,尤其妹妹不仅是学生会主席,还多次获奖学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她所教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们团结、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师生的好评,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她不仅爱学生,还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团结,王兆影老师的家庭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最美家庭。

  2005年9月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2006年10月参加西青区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2009年六月在“大田杯”2009年西青区中小学“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9年12月被评为西青区优秀中队辅导员,2015年五月荣获“天津市2014年博学乐园书法网络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

  2016年五月在二零一六年度“大田杯”西青区中小学“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16年6月被称为西青区教育系统校级骨干教师。2018年1月指导的学生朗诵作品《中华少年》荣获校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五月被评为2019年度西青区教育系统最美女教师。2019年12月被评为西青区教育系统校级骨干教师。2019年12月被称为西青区教育系统区及学科带头人。

  敬业奉献好人

  张松丽

图片

  张松丽,女,汉族,198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同年7月来到天津市西青医院工作,现就职于西青医院感染管理科。

  她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奋,有大局意识,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自身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她热心公益事业,富有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2015年4月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目前已累计参加志愿者活动150余小时。

  认真学习,强化自身素质和人格修养

  张松丽同志一直把思想道德培养作为强化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自身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她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身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团结同志,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兢兢业业,努力肯干,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结合工作,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张松丽同志做事认真,工作勤奋,团结同志,有大局意识,从不斤斤计较,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好评。她甘于奉献,乐于服务,始终将患者和临床一线的利益摆在首位。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的准则就是志愿付出,急群众所急,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结合自身特长,多次参加“老年服务月志愿服务”活动,为门诊老年患者免费测量血压、指导患者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为患者指引就医等,为来院就诊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积极参加各项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如糖尿病、高血压、艾滋病、口腔健康、爱鼻日等义诊活动,为群众发放健康宣教材料,讲解疾病预防相关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到大学校园宣讲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疫情期间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参与院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提醒就诊患者戴口罩、防聚集、勤洗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立足本职,彰显责任担当

  张松丽同志自2014年7月入职以来就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对感控知识的懵懵懂懂,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具体工作,6年多的时间,她成长为医院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她积极参加培训,钻研专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于2019年参加了全国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书。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作为医院院感工作主要力量的她从疫情之初就积极参与到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她每天奔走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普通病区和办公室之间,全员培训、现场演示、流程制定、资料整理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她的汗水和付出。多日的连续工作之后,她于2020年2月中旬接到天津市卫健委紧急通知,作为感控骨干被抽调到海河医院支援定点医院感控工作。在那里这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深入“红区”,继续履行着一名院感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十几天下来,她所在的脱污监督小组共督导了440余人次脱污过程。经过持续督导,大多数医务人员脱污技能、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一线人员的认可。2020年11月21日,因疫情变化,天津市紧急启动“滨城大筛”工作。天津市西青医院核酸采样队70余人星夜集结,张松丽同志作为领队之一与医护人员共同奋战在采样一线,负责分发防护物资、指导防护用品穿脱和指导入户采样消毒等工作,经过两天的努力,西青医院采样队圆满完成采样任务,平安归来。

  张松丽同志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身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中,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对事业的深情,落实到行动中来。2020年,因其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荣获第六届“西青好青年”提名奖。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她将继续立足岗位,钻研业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孝老爱亲好人

  王静

图片

  王静,女,汉族,1975年1月出生,在西青区大寺镇王庄子村务农。

  2006年1月王静再婚嫁给了西青区大寺镇王庄子村村民孙连军,因前任丈夫车祸去世,留下一子和她相依为命。孙连军一家都是残疾人,婆婆精神残疾,大姑姐是肢体残疾,多年病魔缠身,性格暴躁。其丈夫也是肢体残疾,不能干重活累活,由于一家人的残疾状态导致生活拮据,但她没有嫌弃,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孙连军。

  婚后夫妇感情特别好,夫妻和睦,从不拌嘴。王静的嫁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家的味道,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虽然夫妻二人未再生育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把王静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吃穿,并竭尽全力提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学。

  2012年,王静的大姑姐病情加重,大姑姐未曾出嫁,没有一儿半女,婆婆精神残疾,丈夫照顾也不方便,所有照顾大姑姐的重担都压在了王静身上。王静是一个细心且有责任感的人,为了让大姑姐减少病痛的折磨,不但尽心尽力地照顾,端屎端尿从不嫌弃,还变着花样精细制作各式可口的饭菜,不时还要承受大姑姐的谩骂,被病魔折腾出暴躁脾气的大姑姐,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王静身上,但王静并没有因为她的谩骂而耍脾气掉脸子,还是乐呵呵地照顾她,开导她。最终大姑姐于2012年11月安详的走完自己的一生。王静和丈夫一起将大姑姐的后事料理得体面风光。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调整婆婆失去爱女的情绪,大姑姐病故后王静就把婆婆接到家里一起居住,每天与她聊天哄她开心。

  婆婆搬过来一起住后,王静更是加倍关心和照顾,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赶上村内分房好政策,王静家除去自己居住的,还有闲置的空房可以出租获取家用。为了方便照顾家人,王静选择在家门口公交站里的加油站工作,生活虽简单但一家人相处融洽,无忧无虑。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1月25日,孙连军因流感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亡,这对王静来说如遭晴天霹雳。面对噩耗,王静以泪洗面,含泪把丈夫的后事料理妥当。家人都安慰她,怕她想不开,可她是个坚强的女人,日子还是要继续过,儿子还在上学,婆婆精神残疾都需要她照顾,王静没有向生活妥协。每次回娘家看看老母亲,她都会带着婆婆,因为婆婆精神残疾,在她心里儿媳就是支柱,儿媳不在家她心里空唠唠的。为了不让婆婆难受,每次王静出门都会带上婆婆。婆婆患有高血压,她就把大夫请到家里为婆婆量血压,测血糖。在饮食上,王静从来不嫌麻烦,专门做既营养又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饭菜,婆婆的口味在家里排在第一位,这甚至引起了孩子的不满,但是经过王静的教导,孩子懂事的接受了专门为奶奶定制的饭菜。婆婆心情不好她就陪婆婆聊天,疏导老人,让她安心,一个小女人撑起一个家有多难,王静就是这么平凡而不平凡的女人,支撑着这个本无血缘却比血缘更亲的家。

  孝在传射中放射光芒。在王静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生活得有滋有味,虽然年事已高,精神时好时坏,但仍然容光焕发。左邻右舍都说,如果没有王静的孝敬之心,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了。要尽孝心并不难,难的是数年如一日的孝敬。儿子在王静的感染下,也十分孝顺,尊长爱幼,经常说要以妈妈为榜样,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和睦。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