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西青科普】冬季疫情反复 应正确佩戴口罩
来源:北方网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1-18
内容提要: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但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但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

  一岁以下不适合戴口罩的孩子外出这样防护

  从呼吸功能的角度考虑,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应减少外出。但如果确需外出,家长应多注意自己的手卫生、让孩子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尽量不选用公共交通工具。有些家长给孩子戴儿童防护面罩,也能起到一定遮挡作用。

  1岁以上儿童外出时都应该佩戴口罩,但不宜长时间佩戴口罩。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封闭不通风的公共场所。

  如果低龄孩子不愿意或者不能坚持佩戴口罩,家长不要把孩子带到公共场所。

  不能让孩子戴成人口罩

  儿童口罩要“贴脸”。家长应依照孩子脸型,选购合适的口罩,确保口罩能安全牢固地罩住口鼻和下颌,同时没有明显影响视野。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成人口罩耳挂“打结”后充当儿童口罩用。成人口罩的通气阻力太大,儿童佩戴成人口罩可能呼吸不畅。

  口罩要注意保持干燥,每次佩戴不超过4小时

  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会导致防护能力下降,需要及时更换。孩子去上学,应该在书包里放两三个单独包装的口罩,以备更换之需。

  一次性口罩别重复用

  老年人比较节俭,可能会将一次性口罩反复使用。还有些老人使用可反复清洗的棉布口罩。

  如果只是短时间外出,可能会将外出佩戴过的口罩留下来第二天继续使用。这会留下防护风险,口罩受潮或被分泌物污染后,会降低防护效果,应每隔2-4小时,更换新的清洁且干燥的口罩。当天使用过的口罩,即使没有达到2个小时,第二天也不要再使用。

  不要随意摘取口罩

  老人在密闭的公共场合戴口罩,容易出现憋闷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到户外空旷的地方,取下口罩透气,而不应该直接在密闭公共场合随意取下口罩。

  取口罩的正确步骤不能忘记

  临时摘取口罩,别直接放包里。摘取口罩时,应用手拿着耳挂摘取,不要接触口罩的外表面。吃饭、喝水时临时摘取口罩后,不能直接放在包里或口袋里,可能会有持续感染风险。可随身带张白纸,将摘下的口罩夹在白纸里放置。

  建议老人外出,特别是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比如医院、超市,尽量佩戴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及时丢弃。

  老年人不宜佩戴N95口罩。部分老年人担心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不如N95口罩,干脆购置N95口罩使用。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N95口罩的呼吸阻力太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不建议使用。

  独自一人搭乘电梯也不要摘掉口罩

  电梯空间狭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进出人员复杂,更利于病毒传播。

  即使电梯只有自己一人,也不能摘掉口罩。同理,在小卖部、公共厕所、商场等公共场所,也要戴好口罩。此外,还要尽可能减少接触这些场所的公共部位。

  回家先换鞋再进门

  下班回家后换穿拖鞋,是不少市民的生活习惯。如果进门后在玄关换穿拖鞋,鞋底可能会将户外病毒带入室内,还可能污染室内拖鞋。

  正确做法是在门外脱下鞋子,换上室内的拖鞋后,再将鞋子提到通风的阳台处放置。如果鞋底太脏,也可喷洒酒精消毒。

  外出回家后记得给手机消毒

  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物品,也是最容易聚集细菌的随身物件。人们使用时,不仅自己的手部细菌容易依附在手机外壳上,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播的细菌病毒一样也容易飞溅到手机上。

  正确做法是外出回家后每天都要用酒精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除了手机之外,大家每天使用的电脑键盘也是藏污纳垢的“重灾区”,也记得要每天进行表面消毒。

  排队保持1米距离

  进商场、超市需要扫健康码、测温后再入场,有时等候入场的人太多,扫码处可能会“扎堆”,这也有隐患。

  正确做法是逛商场、超市,采购商品及排队结账,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排队时务必保持1米以上距离。

  分餐、公筷的好习惯要保持

  不少市民和朋友聚餐时,还没有养成分餐和使用公筷的习惯,这样增加了通过消化道或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

  推荐做法是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食;可以随身带套专用餐具,在外就餐时使用;注意用餐礼仪,避免大声说话,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以免喷溅。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