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闭幕的中共西青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成绩,科学研判形势,找准差距问题,精心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和未来一段时期西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推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的宏伟征程,本期为您解读西青“十四五”规划第五集:“西青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西青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落户,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业互联信息物理系统工程等市级重点研发平台开展研发创新。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升级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强化国家前沿技术攻关,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鼓励企业培育一批“杀手锏”产品。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梯级培育体系。鼓励优势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联盟,提升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人才(产业)创新创业联盟的资源组织作用和区域创新支撑能力。
加快培育创新生态
坚持“以用立业”,充分利用第三高教区的学科资源优势,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载体平台、投融资服务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进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等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发展。加快孵化载体建设,完善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新型孵化载体,提升赛达众创空间等一批新兴产业创新创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科技金融创新支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加快科普设施建设,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
搭建人才聚集高地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深入落实企业家建设“111”工程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出台西青人才新政2.0版,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实施“金字塔”培养工程,积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创新人才。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工程,大力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大军。完善人才服务措施,加强赛达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和管理,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有力安居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