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文坛的召唤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编辑:方卉 日期:2020-12-15
内容提要:编者按:11月的津城迎来文学盛会。来自全市20多个区和行业作协的142名代表们,带着全市1500多名会员作家的殷切嘱托,参加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共商繁荣发展天津文学事业大计,描绘天津文学事业美好蓝图。西青作协代表团一行七人参加,备受鼓舞,献言献策。本期特辟专刊,与读者共享文学盛会。

  晨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青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霍元甲》《霍东阁传奇》《赶大营》《探访曹雪芹》《荡寇卫南洼》等。
    2020年11月18日,无疑已经成为天津文艺界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有文坛盛事发生,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天津作协成立于1950年,正式命名是在1956年,至今已召开五次作代会。对天津作家们来说,每次作代会都是一个重要节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发出召唤。

  不同的时代,文坛会发出不同的召唤。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十分高涨,文坛召唤作家讴歌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建设者。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文坛召唤作家书写改革题材,为新时代鼓与呼。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社会在飞速发展,国际风云瞬息万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文坛再次发出召唤,希望作家跟上时代步伐,写出不愧使命能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21世纪的今天,文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那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人争抢阅读小说,一部畅销书动辄就印几万、几十万册,人们天不亮就在书店排长队买书的景观,已经成为历史。那一代人回忆此种过往至今仍眉飞色舞,骄傲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阅读盛世。今天,作家们不得不承认,文学处在低谷期,写出的书很难问世,绝大多数要自费出版,更没有书店代为发行销售。也很少有人读书,人们的时间几乎都被手机和网络占有。

  面对现实,文学该怎么办?我们重任在肩,要适应新形势,写出好作品,决心应对各种挑战。

  形势严峻,但并不是无路可走。历史长河证明,文学会与人类发展进步永远共生共存。有起有伏是常态,忽热忽冷也正常。重要的是作家自己要有定力,不可乱方寸。作家绝不可迎合市场,去当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推波助澜人,写垃圾作品。作家始终要发现真善美,弘扬真善美,用自己的笔,展示艺术之美,歌颂人性之美,写出深入人心之作。

  来一个倒算法,一部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必定是作者掌握了大量深入人心的创作素材。要想得到深入人心的创作素材,必须要作者深入到社会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经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人民群众的感情所在。还有人物个体性格、品性、观念、学识等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功课做到家,作家笔下的人物故事才会栩栩如生,才会打动人,才会与读者息息相通,让读者看着亲切,乃至上瘾。其实这就是深入生活,是若干年来反复强调,这次作代会上再次强调的作家基本功底。作家沉到社会最基层,好好去接地气,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泥土味和人情味。不要等待组织特意安排深入生活,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深入生活。问问自己,你对你身边的生活熟悉吗?写一件事,或写一个人,你能写得感人吗?某人的喜怒哀乐,你能觉察到心灵深处吗?深入生活的基本功,是要会观察、分析、体味、体验、发现,还要会开掘、提升。别忘记那句话,文学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至于出路问题,文学同样不能与时代剥离开,要拥抱融媒体和互联网,更要设法与影视嫁接,因为受众面大而且快,宣传作用巨大,是通向成功的快速路。不过,书籍更重要,摆在图书馆、档案馆的书架上最靠谱。

  文学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向成功的路从来不是一条。来世上走一遭,文学值得拥抱。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