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西青区助力平泉农民脱贫奔小康(一):快马撵得上“蔬菜”行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王擎 谢扬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12-09
内容提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西青融媒中心记者一行实地探访了河北省平泉市脱贫攻坚一线前沿,走山路、进基地、访农家,看看昔日的贫困县老百姓,如何靠着“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想致富,却没门路、缺资金、少技术,想挣又怕赔……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而要打破这种想赢怕输的心态,就必须把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放在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上。自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西青区倾情助力,累计向河北省平泉市援助扶贫资金近三亿元,并探索推行了“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让平泉市在2018年9月成为承德市第一个摘去贫困县帽子的县级市。而平泉市的“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也被列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经验在全国推广。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西青融媒中心记者一行实地探访了河北省平泉市脱贫攻坚一线前沿,走山路、进基地、访农家,看看昔日的贫困县老百姓,如何靠着“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在位于平泉市区外25公里的平北镇白池沟社区,55岁的姜瑞令是平泉市“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此刻他正身穿白色工作服,手拿对讲机走在工厂车间里仔细查看果蔬加工生产线。去年,他有了新的身份: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能到工厂里上班,种了半辈子玉米的姜瑞令坦言:这是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他的家位于河北省承德平泉市平北镇平房村,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得闲地忙碌,即使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到头也只能赚个三两千元钱。姜瑞令说:“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想出去远处打工,走不了,因为我爱人生病,只能在家种点地,维持生活,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是问题,也想脱贫,也想致富,但是没门路。”

  转机发生在2014年,姜瑞令听说附近的白池沟社区建了一个种植基地,贫困户可以到这里租大棚种果蔬,不用投入资金,只需要在收益后把部分成本还给基地,这让姜瑞令看到了希望,他一口气认领了三个大棚。姜瑞令说:“振邦集团吸收贫困户,让我们不用投资包大棚。我包了三个棚。开始不懂技术,振邦集团闫总请来技术人员为我们培训,最后我们一点点学,掌握了蔬菜种植、草莓种植、葡萄种植等比较全面的技术。”

  一分钱没花,果蔬大棚有了,种植管理技术学到手了,彼时的姜瑞令干劲儿十足。他说:“那个时候年收入在10多万以上,包棚种植的葡萄和草莓品质好,春节前采摘,一斤草莓能卖到80块钱,真是心里暖洋洋的,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累点也值得啊!”

  为姜瑞令带来转机的正是他口中的闫总——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志远。作为平泉市“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积极实践者,闫志远将自己在平泉市平北镇白池沟社区、太平梁社区、黄土梁子北三个村建起的占地2500亩的果树基地,1000多个大棚零成本提供给贫困户,通过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他们零风险经营。

  闫志远说:“把大棚长期租给农户,这就是我们平泉的三零模式。要让农户零距离就业,零风险经营,零风险投入,把我们的大棚直接让农户去种植和操作。我们用企业统一的技术管理、技术指导,供应他们种苗物资,确保能盈利,这就解决了当时很多农户没有钱去建大棚,没有钱去买种苗,没有钱去买农资的难题。很多农民有理想有干劲,努力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给了他们这样的平台,他们便能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用闫志远的话说,在平泉市,大部分贫困户的贫穷是由于一些一开始就存在的贫困原点所导致的:所处的地区没有产业、想致富却没门路、农户空有满腔干劲儿却缺资金、少技术、没平台……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里与生俱来的贫困原点,建立生产基地、建设设施棚室、助力农户零成本、零风险种植……在闫志远的带领下,平泉市平北镇及周边的贫困户们逐渐掌握了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并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他做的这些仅仅只是想让贫困户们实现稳定脱贫吗?显然,闫志远的目标远不仅如此。

  “快马撵不上蔬菜行”。蔬果生产容易受到气候和市场的影响,价格瞬息万变。在西青区委区政府和平泉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志远打开了思路,他决定打造以种植为基础,以休闲观光农业为辅助载体,以深加工为重点的三维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能把产品的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做深加工要建设新的生产车间、购买更先进的加工设备,这意味着需要资金的投入……

  一条生产线的设备小则上千上万,多则几千万,在建设期间企业遇到资金瓶颈,这么好的项目不能因为资金不到位而错过,就在这个时候,平权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有勇主动找到了闫志远,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把企业列入了天津西青区对口帮扶的项目名单中。

  2017年底,随着天津市和西青区两级1777万元资金的及时到位,建厂房、买设备……在原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果蔬汁、果蔬脆片等深加工项目很快启动建设完成了。至今说起这些,闫志远仍然难掩兴奋,他有转产想法的时候,西青区的帮扶项目来了,帮助他打开了思路,确定了发展模式;在他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西青区的帮扶资金到了,全部实打实地应用到了生产中。

  黄有勇说:“振邦集团围绕产业做大做强,西青区的资金扶持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企业达产达效,利益连接机制,使贫困户通过打工,通过提供农副产品,通过再销售等环节,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长远的效益。振邦集团果蔬深加工产业上下游接近三年时间的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受益人群数不胜数,入股分红、进厂务工、土地流转、大棚租赁……用闫志远的话说,振邦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他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创业和致富的过程。这其中,也给农户姜瑞令的人生带来了又一次巨大的改变。

  选择有能力的、务实的、经营好的农户,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好地平台,在建设工厂的时候让他们到车间来了,从车间工人学习使用设备,学习生产工艺。就这样,因为肯学、务实,姜瑞令在振邦集团实现了零距离就业,从一名农户变成了一名车间工人。

  随着振邦集团果蔬深加工项目的全线投产,今年,公司的第一批果蔬汁已经小范围投放市场。而不到三年的时间,也让姜瑞令从最初进厂的普通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变成了振邦集团果蔬汁和豆奶车间的车间主任。而当初零成本投资承包的三个果蔬大棚,姜瑞令早已雇人打理,现在,他的全部精力已经放到了振邦集团的果蔬加工生产车间里。

  从被纳入贫困户到通过创业脱贫,再到“逆袭”成了车间主任,姜瑞令花了五年的时间。而今员工们见到他都要响亮地喊上一声“姜总”,姜瑞令听在耳中,暖在心头,却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和责任,而说起未来的发展,姜瑞令更是信心十足。

  原先冬天都舍不得生炉子的姜瑞令,如今翻盖了房子、装上了暖气,儿女都有了稳定的工作,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开上了汽车。沉甸甸的收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姜瑞令却没有搁下最初维持生计的小生意,院子里晾晒了一地的扁杏的杏核,他蹲在地上随手翻弄挑拣着。

  “快马撵不上蔬菜行”的困扰已不复存在。而今,振邦集团这匹快马也已经在像闫志远这样心中有愿景的企业家和像姜瑞令这样胸中有干劲儿的农户的不懈努力下,创造了撵得上“蔬菜”行的时代,只不过这里的“蔬菜”,代表着数以万计农户盆满钵满的收益,代表着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和经济效益,代表着西青区“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实践成果,更代表着小康路上不断向前迈进的坚实脚印。

原标题:“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西青区助力平泉农民脱贫奔小康(一):快马撵得上“蔬菜”行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