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2020年,我们都与“抗疫”这个词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抗疫一线的“排头兵”,西青医务人员始终在与疫情斗争的最前线冲锋陷阵。11月21日至23日,西青区467名医务工作者再次紧急集结,支援“滨城大筛”任务,短短两天半,圆满完成滨海新区海滨街43个社区、78个自然小区、102个采样点位、166502人的核酸采样任务。而这背后,是西青医务工作者在风寒大雪中的昼夜坚守。 11月20日晚,西青区各个医院的工作群突然沸腾了起来。“滨海新区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兄弟区支持,谁报名。”一时间,“我报名”“我要去”刷满了整个屏幕。 郝刘丽是中北镇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个报名的护士。采访中,她对记者说:“我正好跟家人在一起,跟他们说了一声,家里人很支持,我就收拾了东西,凌晨一点多接到早上六点半出发的电话。” “令到必动。”早已成为西青医务工作者的自觉,在全区支援滨海新区核酸检测“召集令”发出仅仅一个小时,就有近500名医务工作者报名,远远超过西青区援派400人的额定人数。 11月21日早6:30,467名西青医务人员带着西青人民对滨海新区的支持与关心,踏上了支援“滨城大筛”的征程。 郝刘丽说:“区里为我们准备了很充裕的防疫物资,到了滨海一下车就收到了区里为我们连夜调配的羽绒服,穿上温暖的羽绒服大家立即开展工作。” 滨海新区海滨街是西青区此次支援“滨城大筛”任务负责的点位,到达时,不少群众已在点位排队等候。西青区医务人员即时做好各项准备,以最快速度开始核酸检测工作。但此时2020年初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大风降温同时到来,由于核酸检测必须在户外通风处进行,尽管防护服里边穿上了棉服,但仍难以抵御气温骤降的刺骨寒风。 医务人员每做完一个核酸检测,就得用酒精消杀一次,手冻得连试剂瓶子都拧不开,两条腿冻得直冒寒气。但是大家都很乐观,没有一句怨言。 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十点半,在风雪交加中,西青区医务工作者一刻都没敢停歇,只为尽早为负责片区的群众做完核酸检测,减少他们在雨雪中的等候时间,减轻他们焦虑不安的情绪。 11月22日,考虑到老人、新生儿等人群不便出行,西青医务人员跟随海滨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检测。由于海滨街几乎都是老楼群没有电梯,逐栋逐户排查使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体力渐渐跟不上了。张敏说:“我们爬六楼,然后就感觉喘不上来气,人就有点扛不住了。后来我把防护服脱了,居委会也给我端来了糖水,缓了一会儿就好了,我就继续跟着居委会区做检测。” 与入户检测同样挑战体力极限的还有去养老院采样的医务人员。王梦颖在做完自己负责点位的取样后,又去支援其他组,但因为养老院的暖气温度比较高,防护服又不透气,王孟颖一头倒在了地上。一同工作的医务人员看她摔倒了,赶紧给她量血压、测体温,劝她回去休息,但是她坚决不回去,大家眼眶都湿润了。 王孟颖说:“我倒下了大家照顾我,量体温什么的,也劝我回去。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就不能回去,我要把任务完成。” 467名西青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也被滨海新区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各种心意的表达如一股股暖流,淌入西青医务工作者的心间。关键时刻能战斗,艰难时刻不退缩。467名支援“滨城大筛”的西青医务工作者是西青区卫健系统这支能吃苦、肯担当、业务精队伍的真实写照。 白衣为袍,悬壶济世。身为医者,仁心与仁术并重。从年初的30人援鄂抗疫,到机场接驳、隔离点保障、社区入户、卡口值守,哪里一声召唤,哪里就会出现西青医务工作者的身影。 西青医务工作者,跟着指令走,永远在路上。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