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好记者讲好故事】西青融媒记者马晓熹: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西青融媒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11-16
内容提要:马晓熹是来自天津市西青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同事曾多次前往西青区对口帮扶地区进行采访,这期间,他们见证了许多扶贫故事,这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令我印象深刻。

  马晓熹是来自天津市西青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同事曾多次前往西青区对口帮扶地区进行采访,这期间,他们见证了许多扶贫故事,这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令我印象深刻。

  这里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残疾人扶贫车间就建在这儿,这也是天津市西青区对口帮扶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我第一次来这里采访的时候,气氛有点尴尬:作为记者,拿起话筒总不缺关注的,但在这儿,所有人都默默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甚至没有人抬头看我一眼,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残疾人都太珍惜这样生活的机会了。

  那这是怎样生活的机会呢?

  这个小伙儿叫白伟坤,我采访他的时候,他主动告诉我,年幼时的一场疾病让他的左腿残疾,读完初中他就辍学在家,而这一待就是十三年。“如果没有这个扶贫车间,我们这样的残疾人整天都会是无所事事,基本上啥都干不了。”被迫无所事事,对才27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而这样的生活,他再也不想过了。

  8500万,这是我国现有持证残疾人的数量,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往往是一个个因残致贫的家庭。然而,残疾不是残废,通过自身努力与社会帮扶,更多的“白伟坤”完全可以摆脱贫困,拥有力所能及的事业。然而一直以来,残疾人脱贫始终都是扶贫工作的难点,也是西青区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

  2014年,80后女孩儿王娟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天水,办企业助力脱贫。这期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号角吹响了,到2019年底,麦积区基本实现脱贫摘帽的总目标,然而,最难啃的骨头——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的脱贫致富工作仍然有盲点。西青区为受援地出主意,计划依托合适的企业,成立吃住学托养式管理的扶贫车间,并承诺资金与技术支持,然而许多企业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一颗烫手的山芋。可王娟知道这个消息后却很积极:“我二舅妈就是残疾人,她一直对我特别好,看着她和她们一家的生活那么难,我就想做点什么,这是一个机会!”就这样,王娟把这颗“山芋”拢在了自己手上:为了省钱,王娟选了一处废弃学校改建车间,整整一个月她吃住在工地上,每天只睡3小时,而这还不是最难的。到了接收残疾人阶段,她才发现这颗山芋确实烫手:因为长久不与人相处,这些残疾人刚过集体生活时,经常半夜2、3点哭闹,打架,王娟白天忙公司业务,晚上处理突发情况。即便是这样,还有人说她是借此骗政府补贴,好几次王娟都想放弃,可她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指着车间跟我说“你看那个穿红衣服的人,他的癫痫病特别严重,有次发作送到重症监护室,一醒过来就闹着要出院,所有人都拦不住。他说他第二天要给车间送货,不出院送不了货,没诚信了。你再看那个戴蓝围裙的人,双腿从大腿根截肢,戴着假肢,他常常睡不着觉,天天早上5点半起床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让他不要干,可我一走他就又去干了,他说这里是他的家。你说换做是你,你能放弃家人吗?”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娟的眼里噙着泪水,我也感概万千,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人啊,你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真的就会特别灿烂!

  如今,这里已经累计助力365位残疾人摆脱贫困!而因为看到了我们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送来了温暖,比如这些残疾人们梦寐以求的电脑和直播设备。今年,当得知西青区选派新一批柔性人才援助麦积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有点不放心,新冠疫情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计?一踏进车间大门,我放心了。

  今年四月,习大大也曾走进直播间点赞直播带货助力脱贫,看来,扶贫先扶志这句话确实没错,这些残疾人他们能自己站起来了!

  回望记者生涯,我曾与俄罗斯总理交流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曾领略过天眼背后大国工匠们的风采,我也曾探访过国产大飞机研发背后的艰辛,我深深的感到,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富强,然而这富强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脱贫贵在全面,攻坚贵在坚持,好记者要始终不忘锻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脱贫攻坚战的战场就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而战场又何尝不是舞台,满足需求,带来知识,开阔眼界,点燃希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原标题:【西青好记者讲好故事】西青融媒记者马晓熹: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