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全力推进全域科普体系建设 全区具备科学素质人员比例达15.4%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李建军 编辑:韩璐 日期:2020-10-30
内容提要:西青区深入探索、融合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全力推进全域科普体系建设。

  图为科普活动现场

  图为科普活动现场

  西青区深入探索、融合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全力推进全域科普体系建设。全区上下凝聚“七力”,西青区全域科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4%,比2018年提升1%,在环城四区中排名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战区制、主官上”,提升科普工作领导力。西青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域科普工作,注重从顶层设计抓起。2019年7月区委区政府印发了《西青区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任务责任清单》涉及区科技局、科协、卫健委、各街镇及开发区等41个成员单位。今年年初把“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写入区委2020年工作要点,并以推动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进行全域科普再部署,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探索“党建+科普”,提升科普工作凝聚力。区科协作为全域科普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联系区全域科普成员单位党支部,灵活采用“1+1”“1+N”多种形式,共办党日活动,聚变活动成效。今年,区科协与区卫健委共同举办了“防疫科普进校园 争当防疫小卫士”校园科普活动;与区农业农村委、科技局、气象局联合开展了“送科技下乡,助脱贫攻坚,迎全面小康”科技下乡活动等,累计联合举办活动20余场,推动党建、科普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新时代科协系统有效联系服务团结引领教育、卫生、科技、经济、农业等各领域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党建联盟,有效提升了科普工作凝聚力。

  抓基层建组织,提升科普工作组织力。西青区积极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夯实全域科普的组织基础,提升科普工作的组织力。以强“三性”、去“四化”、破解“四缺”问题、深化基层科协改革为目标,出台了《西青区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升科协组织力“N+1”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9月召开西青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全区3街、7镇全部完成科协换届(成立)工作,全部落实了同级党委副书记分管,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街镇科协委员中医院院长、学校校长等“关键人物”达到委员总数的29.3%。并依托党建带群建、群建助党建制度体系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全区96个社区、159个村全部建立科普小组,实现区-街镇-社区(村)三级科协(科普)组织全覆盖。企业科协、园区科协建设进一步加强,截止到目前,共推动成立1家园区科协、11家企业科协。

  建阵地搭载体,提升科普工作吸引力。西青区全域科普工作推动中,坚持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带动科普设施建设,先后奖补一百余万元完善全区基层科普设施,积极打造特色科普阵地,建设科普样板间,将丰富的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送到基层、送到群众生活中,提升科普工作的吸引力。目前,四季花城社区、冬云家园社区、闫庄子村、赵庄子村、白滩寺村党群服务中心均建成科普样板间,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依托西青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全域科普角,配置声、光、电、力等30余种科普体验设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科普活动。

  重宣传创新路,提升科普工作传播力。积极调动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社会宣传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户外大屏等全媒体渠道大力开展全域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普知识在西青处处开花。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媒体传播防疫知识发挥了显著成效,全区十余个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设立防疫科普专栏,据统计各类新媒体共发布防疫科普知识1000余篇,其中 “云上西青”平台开辟“西青科普”专栏并发布权威防疫科普知识40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过400万次。依托“科普中国”APP权威科普资源,建立了4100余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针对不同人群,发挥新媒体传播数字化、范围广、效率快特点,实施精准科普,及时破除“伪科学”“反科学”等流言。

  广动员聚人才,提升科普工作服务力。充分动员、吸纳人才,建立西青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吸纳卫生、教育、科技、农业等领域专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推动全区全域科普各职能单位、各街镇、开发区成立志愿分队,全区科技志愿者人数累计超过5000人,并开展系列科技志愿服务50余次。成立西青区科普讲师团,从医疗健康、科技教育、农业生产、生活实践、高新科技等五个类别在全区招募讲师团成员,目前,首批50位讲师团成员定期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创新及科学教育普及活动,帮助群众了解科学,依靠科学技术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科普工作服务力。

  高标准办活动,提升科普工作影响力。在重大主题节日,高水平举办大型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工作的影响力。成功举办“科技战疫 科普为民 创新强区”西青区第34届科技周活动,开展了“致敬抗疫英雄、礼赞科技企业” 科技抗疫风采巡展等七项活动;围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与区科技局共同开展了座谈会等系列服务活动,联合区卫健委、西青医院共同对驰援湖北的护士等医护科技工作者进行慰问;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升级车载科普设施,在全区10个街镇开展巡展活动20余次;全力推进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及区公民科学素质预测试活动,举行线下推广活动10场,西青区网络竞赛参与人数达到16930人,参与次数超过7万次,公民科学素质预测试完成率达到100%;实施青少年科普“四进”工程,高标准推进科普进基地、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普活动,拉近农民群众与科学技术知识的距离;举办“千名专家进基层”活动,围绕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主题,组织专家和科技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科技讲座与咨询服务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据统计,全区累计开展全域科普活动600余场,其中区级活动30场,推动全民参与共享科普成果。

  全域科普,未来可期。西青区将进一步强化科普设施建设、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创办特色科普栏目等工作,持续推进全域科普体系建设。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