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区外媒体看西青 >> 央级媒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破产村”到“美丽乡村”: “新长征”走向小康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道正 庞无忌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9-01
内容提要:“现在的生活,怎么说呢?没法形容,脱贫致富,应该就是电视里说的‘小康’生活,过去不敢想。”81岁的农民张家新和老伴在院里跟中新社记者唠家常,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中,多种鲜花盛开,一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硕果累累,宛若画中的图景。

  “现在的生活,怎么说呢?没法形容,脱贫致富,应该就是电视里说的‘小康’生活,过去不敢想。”81岁的农民张家新和老伴在院里跟中新社记者唠家常,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中,多种鲜花盛开,一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硕果累累,宛若画中的图景。

  张家新是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俺们这个年纪,以前生产单一,春播夏锄秋打粮,一年就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搞园田,蔬菜多样化,市民吃到放心菜了,村里也致富了,搞得挺好。”

  第六埠村地处津城西南,全村1552户、4878人,世代依河而居、以耕种为生。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汇聚于此,穿村而过,绿水逶迤,草木繁盛。

  “我们村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也走过‘弯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郝庆水,提及第六埠村这些年的境遇,颇为感慨:“倒退二十多年,第六埠村也是个让别人‘眼红’的村,率先办起乡镇企业,搞特色农业项目,排到过全国百强村的29名。”

  印染、纺织、制衣等几十家村办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来又由于产能落后污染严重,大部分被关停,集团负债累累又失去活力,最终于新世纪初破产。村集体经济萎靡、基础设施滞后、农民收入低,苦苦支撑了十几年,2017年,第六埠村还是被列为天津市级帮扶困难村。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发展得把眼光放长远。”郝庆水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百强村”,到结对帮扶困难村,再到努力摘下“穷帽子”,第六埠村通过修复生态、绿色转型,盘活了农田绿水,激活了一草一木,刷新了产业模式,走出了绿色产业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

  第六埠村领导班子通过考察学习,依着古河道、渠塘、稻田、柳林等自然条件,村里在保护生态、不占用一分耕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了长4公里的“长征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发展特色乡村游。

  渡赤水、过草地、踏过铁索桥、穿越道道“封锁线”……走进第六埠村,游客可浸入式的体验“红色之旅”,领略乡村风光。一年多来,近3万人次来此开展教育活动,村集体增收达200余万元人民币。

  如今,村里有了更多的生态旅游项目。竹筏游三河、荷塘挖藕、稻田捉蟹……第六埠村利用村里的自然条件,开发出更多的旅游项目。重走“长征路”,使得村民的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园多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腰包鼓了……一条“长征路”凝聚了人心,也给了村民信心。

  2019年1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一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埠村榜上有名。从“破产村”到“美丽乡村”,“新长征”带领第六埠村村民走上了小康路。

  “国家补贴点,孩子们给点,我们老两口现在什么也不干,就够吃够花了,这日子没法形容。”张家新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原标题:从“破产村”到“美丽乡村”: “新长征”走向小康路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