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加,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一谚语。
2020年的清明节,与往年不太一样,交织着冷暖与悲欢,承载着肃穆与庄严。国务院发布公告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西青区各机关、各单位、各街镇,国旗半垂,清风徐徐,气氛庄严肃穆。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凤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洪茹,区政协主席苑树发等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面向国旗,列队肃立,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3分钟。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国多地暂停现场祭扫,面对疫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西青区大力推广网上“云祭祀”及“清明寄语、放飞哀思”等集体代祭活动,用最真挚的心、最真切的情、最温馨的爱,让逝者安心。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