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 谭凯兴 摄 五月时为仲夏 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 又叫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 也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 叫法最多的节日 习俗流传甚广 ![]() 王康明 摄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 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期 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 艾叶(也叫艾蒿) 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 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 艾叶、菖蒲还可以驱蚊 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 龙林智 摄 “端阳节,天气热; 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 端午要在门上贴好纸剪的五毒图案 寓意避开其毒 节日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 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 拴五色线 ![]() 郭红 摄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 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 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意味着将瘟疫、疾病冲走 希望孩子可保健康平安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戴香囊亦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中药 具有“芳香辟秽”功能 如丁香、白芷、紫苏、薄荷等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 王卫东 摄 老人、小孩和青年 佩戴香包中的配料不同 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端午时节,来一杯蒲酒吧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同时人们用雄黄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 杨晨 摄 饮食讲究吃“五黄”“五红” “五黄”说法不一 大概有黄酒、黄鳝、黄鱼、咸鸭蛋、黄瓜 “五红”通常指 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夏日的端午,又怎可少了龙舟竞渡? 赛龙舟,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 多为祈求丰收、事事如意 ![]() 杨华峰 摄 龙舟的大小因地而异 桡手亦人数不一 划龙舟时 还会唱起“龙船歌”助兴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端午节的时令吃食,自然是粽子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 谭凯兴 摄 北方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 多以红枣、豆沙做馅 口味偏甜,个头较大 南方常以竹叶来缚粽 有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个头偏小,甜少咸多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你儿时的端午节, 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游戏? ![]()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其玩法大抵如下: 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 具有一定韧性的草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 并各自用劲拉扯 以不断者为胜 端午踏青归来,带回各种新鲜花草 以种类多、品种奇为评判保准 斗草争胜,回味无穷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 古人以兰草汤沐浴为俗 所以端午节也叫“浴兰节” 人们多半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 杨艳敏 摄 当粽子的清香逐渐在大街小巷飘散 端午节也就来了 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的追求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今日端午 祝愿平安顺遂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