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怎么晒得这么黑啊!”春节回到家,这是赵太桐家中小儿子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言语中既是挂念也是关切。援甘的这段日子里,西北高原上炽烈的太阳丝毫没有对来援派的赵太桐“手下留情”。
2019年6月,年近半百的赵太桐没有趋于稳定安逸,而是从天津飞到了甘肃,从张家窝镇盛世飞扬苗木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摇身一变成为派驻景泰县自然资源局种苗站的一名干部,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援派西部、扶贫脱困的桥梁作用。在援派工作中,赵太桐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扎实做好援甘工作。
南橘北枳,景泰县的气候条件和生活饮食与家乡都截然不同,这让赵太桐这个外来客颇感不适。但顾不上让自己好好适应一下周边的环境,赵太桐就被委以重任——在全县范围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主要是为了摸清辖区内林木资源的家底,好比是林木界的一次“人口普查”。范围广、任务重,人手不足、经验缺乏,这对于第一次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景泰县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大考中的每一道题目都向他们提出了挑战。关键时刻,有着二十几年从业经验的赵太桐给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在天津,赵太桐每年都会参与此项工作,专业知识全面,从业经历丰富,他可以配合、指导景泰县开展此项工作。
为了带领大家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赵太桐需要尽快了解当地的情况。办公室、资料室、宿舍,赵太桐开启了一段三点一线的生活,日常工作之余,赵太桐一有空就跑到单位的档案室查阅资料、了解情况,有时还要结合着资料“上山下乡”、调查研究,里里外外把景泰县的情况都摸透了。心里有了底,脑中有了料,赵太桐和同事们一起制定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计划。
炎炎夏日,很多人选择乘凉避暑,赵太桐和他的同事们却走到阳光下,用脚丈量着景泰县的每寸土地。地势崎岖、道阻且长,很多地方尚不具备通车条件,赵太桐他们就步行前进、翻难越险,每天二三十公里的脚程早已是寻常事;昼长夜短、骄阳似火,西北的夏季太阳格外地活跃,这般高温暴晒不但没有惹恼赵太桐,反倒很衬他的意,因为光照的延长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野外工作;路途遥遥、时间宝贵,赵太桐和同事们总是备好一天的物资再出发,中间累了饿了,就找片阴凉地或暂借老乡家缓缓体力,每天都是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返程。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赵太桐走遍了景泰县大大小小的地方,没有一处土地不曾承载他的脚印,没有一片山峰不曾见证他的身影。他早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异乡人,现在的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一花一木都了然于胸。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下,赵太桐带领着这支队伍出色地完成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采集到100多个野外植物标本,并记录下了每一株植物的分布地点,其中不乏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珍惜植物资源。
援甘期间,赵太桐发现景泰县的气候对苗木种植的要求比较高,而当地许多工作人员对树木栽植又缺乏经验。于是,不顾野外踏勘的疲惫,赵太桐利用自己的节假日时间,对景泰县的苗木培育工作进行深入指导,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传授适宜的种植方法和经验,大大提高了当地种苗的成活率和移植栽植的保存率。
2019年9月下旬,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盛大召开。赵太桐意识到这是一个助力景泰县攻坚脱贫,帮助当地百姓拓展销路的好机会。他积极沟通“娘家人”,不断把景泰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天津,既让天津市民品尝到了景泰县别具特色的西部产品,又为景泰县脱贫摘帽注入了新鲜活力。
身在异乡,远隔万里,因为疫情的阻拦,赵太桐一直没能回家探亲。“老赵,出来这么久了,记挂家里吗?”总会有身边的同事这么问他。“没事的,我家老大说了,我不在她就是家里顶梁柱,她会照顾好这一大家子人的。”赵太桐自豪地说道,为孩子长大立事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却掩不住他眼中闪过的丝丝牵挂。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赵太桐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定的宗旨意识,扎实做好援派工作。他敢于担当、作风勤勉,工作认真、身体力行,积极配合当地同志,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帮助景泰县开展林木调查,改进当地种植技术,把优秀务实的西青作风带到援甘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