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精武镇霍元甲文武学校:用精武文化架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来源:西青融媒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4-15

  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坐落于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先生的故乡西青区精武镇,是一所以文为主,以武为特色办学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现有师生1869人,其中少数民族师生近百人,是天津体育局指定的“天津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天津市青少年业训重点布局单位”。建校20年来,学校共培养出了10位国际级比赛冠军,200多位国家级比赛冠军,在国际、国内和省市级各类各项比赛中累计获得奖牌3600余枚,为市体校及各专业队输送数十名优秀运动员。学校在2009年和2015年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模范集体。2019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以武育人,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自1999年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历史潮流,以传承精武文化、弘扬精武精神为办学理念,开设民族教育课程,并组织各民族学生学习霍元甲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通过传统武术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交流、交往和交融,使各民族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切磋。

  同时学校结合体育专项特色,开设武术、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少儿体操、蹦床、射箭、滑雪等12个运动项目,长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学生。多次选派学生、组织队伍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承担开幕式的表演任务,多年来累计获得金牌20余枚,多次获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2019年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驻停表演中,来自学校的45名各民族学生以一支精彩的津门武术节目获得大会一致好评,展示出天津代表团昂扬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的回族运动员张鸿皓还获得民族武术男子传统双器械项目金牌,成为天津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以武会友,架起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并此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往来,多次邀请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同胞来校访问,交流武术技巧及精神。同时学校作为天津市精武会所在地,多次举办霍元甲英雄会,世界精武大会,霍元甲诞辰纪念大会等活动。2018年在学校开展的霍元甲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中,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各精武会代表前来参会,包括马来西亚的少数民族华裔、华侨,台湾精武会、新疆精武会以及来自沧州回族武术队共同参与了活动。霍元甲在建立精武会时留下的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让世界各地的同胞,各个民族的同胞们,内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武传文,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学校自立校之初便以传承精武文化,弘扬精武精神,培育精武人才为己任,并一直秉承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推出大型武术舞台剧《武传奇之霍元甲》,向世界宣扬尚武精神,学校艺术团多次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进行访问交流表演。多次组织参加并成功承办了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以及“台湾青少年武术夏令营”“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远赴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交流,累计访演近千场,弘扬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促进全世界各民族的沟通交流。国家文化部对非培训基地也设立在霍元甲文武学校,截止目前已累计培养外国学员近400人。

  以武养德,搭建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平台。学校在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加强对外交往交流的同时,也不忘回馈当地各民族同胞,搭建起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平台。学校以武术“六进”为载体(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对西青区的18所小学、3所中学、3所幼儿园,以及南开区1所小学、北辰区2所小学,及区内十几个社区和武警西青消防支队等4个机关单位开展武术培训。至今已培训中小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居民、部队战士等共计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居民百余人,使各民族群众了解精武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正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雄厚的综合实力继续发展壮大,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冠军的成长摇篮,为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西青区精武镇霍元甲文武学校:用精武文化架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