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严格落地管理 守护一方平安——记西青区严防境外输入接驳组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乔金伟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3-27
内容提要:万家灯火,总有人负重前行。疫情面前,有人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不言风险。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西青区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严防境外输入接驳组,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从入境人员落地到隔离,点对点接驳,全程闭环式管理。他们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坚守岗位、主动作为诠释着初心和使命,扛起希望和责任,守护着一方平安。

  万家灯火,总有人负重前行。疫情面前,有人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不言风险。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西青区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严防境外输入接驳组,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从入境人员落地到隔离,点对点接驳,全程闭环式管理。他们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坚守岗位、主动作为诠释着初心和使命,扛起希望和责任,守护着一方平安。

  从2月29日接到第一张任务单开始,接驳组人员开启了24小时连续运转模式。为了做好境外返回人员从“三站一场”到居住地无缝对接,接驳组人员要迅速开展工作,汇总核实人员信息、告知隔离须知和注意事项……在做好统筹的同时他们还要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迅速研判,确保整个流程顺畅平稳。

  接驳工作作为境外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通常是“紧急”“不可预测”“多点出现”和“不分昼夜”的,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接驳组按照市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要求,坚持“友谊友好友善、严格严谨严肃”的原则,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摸索工作方法,总结经验,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高质高效的运转模式。现在接驳组每次2人一班,平均一天5班,24小时轮值待命。任务就是命令,接驳组接收到命令后及时响应、迅速执行。空余时间里,每个团队成员都会随时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学习相关政策措施,接驳时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地为入境人员进行讲解,真正干在实处,讲在明处,让入境人员真正体会到“严管”就是“厚爱”,积极主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同时为了让乘客感受到“天津温度”,接驳组常备必要饮食、急救箱以及必要的生活物资,充分保障接驳过程中乘客的必要需求。

  伴随疫情的变化,任务愈加艰巨,接驳组人员紧密团结,齐心协力,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接驳组负责人杨芳说:“大部分境外返回人员都非常配合,也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为家庭的有序运转贡献力量。有人负责人员调配,有人负责物资管理,还有的负责环境卫生、信息报送等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因为任务的特殊性,大家总是聚少离多,有时只能在任务交接时匆匆见面问声好,多数时候只能电话、微信联系,成员之间相互补台,密切配合,非常默契融洽。”在采访中,杨芳的电话、微信不时响起,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微信置顶的都是工作群,随时查看新信息,这已经成了本能。”

  危急时刻显担当,14名接驳组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他们中有已经55岁依然不落人后的老同志,有孩子刚刚1岁多的“新手爸爸”,有今年5月就要结婚的“准新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机场、社区、隔离点,在每一个角落,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一道道守护墙。因为工作已多日未回家的杨芳原本答应陪孩子过生日,但任务一来,她又第一时间出发了。杨芳说:“不是不想念孩子,家人也牵挂着我们,完成好工作我们才能心安。很多航班都是半夜到的,我们接收到信息,提前进行微信沟通,各项流程、接驳情况、物资储备,一项项核查,一个个完成,有时一晚上要完成三四个批次的任务,忙到凌晨三四点钟都是常态,有时一个通宵干下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了。”

  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不分昼夜的工作,累到不想吃饭也毫无怨言,他们是一群平凡人,在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原标题:严格落地管理 守护一方平安——记西青区严防境外输入接驳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