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西青区政务服务办大力推广“网上办”、“预约办”、“容缺办”等业务办理方式,实现简单业务电话办、复杂业务网上办、纸质材料邮寄办,确保政务服务不断档,市场活力不减弱。
畅通网办渠道 优化服务方式
“网上办”是既能防控疫情,又能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方式。西青区政务服务办组织专门力量核对“天津网上办事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确保信息准确发布。据统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布24个业务部门咨询电话,指导申请人登录“天津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开办一窗通”、“天津电子税务局”、“不动产登记一网通”、“津心登”等网站和客户端办理事项。全面推行EMS免费邮寄、“票e到家”等服务,确保“网上办、不见面”落地落实。2月3日至3月24日,西青市民中心各进驻部门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7844件,其中网办件38167件,网办率80%,超过天津市绩效考核指标中“网办率70%”的要求。
设立应急专区 实行预约审批
针对部分确需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实行电话或网上预约现场办。在严格保障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设立现场办理应急专区,接待现场办事群众。3月初,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预约办事群众逐渐增多,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合理安排申请人办事时间,细心指导申请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避免现场“扎堆”办理,完成每日预约号业务后,加班为未预约群众办理事项。对申请人材料准备不齐全的,全面实行信用承诺审批制,最大限度做到容缺后补、信用承诺,疫情期间共采用“承诺制”办理63件。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特事特办
为保障西青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区政务服务办制定《关于疫情期间加快重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办法》,明确了“不见面、网上办”、预约服务“现场办”、全天候“特事特办”、统筹协调推动办、上门服务协助办、疫情结束延续办等六项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和市区重大项目即时开工建设。日前,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开辟“绿色通道”,到现场指导海澜德科技集团组织填报相关材料,同三家外地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将原本需要8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三项不动产权登记业务,仅用3个工作日完成。截至目前,“中心”已开通70余个事项的“绿色通道”。
全面落实事项办理 促进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中心”各部门陆续对外办公,西青区政务服务办坚持疫情防控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确保实现“双战双胜”。目前“中心”每天人流量800左右,公安人口大厅全年无休,招投标逐渐开放,不动产登记大厅更是人流密集场所,区政务服务办在制定疫情防控“十项制度”的基础上,又明确了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六项要求”,细化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流程,明确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防控督察员制度,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项审批事务正常进行。3月10日,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在“中心”顺利完成了资格预审开评标,该项目是全市第一个在一级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建筑市场交易的监管项目,也是全市第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开标和推行使用《网上评标专家抽取系统》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