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公告 |
|
||
|
||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组织我市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开放服务相关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要,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 强化属地管理,分区分级恢复。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 放服务工作实行属地负责管理制度。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稳妥 有序组织辖区内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服务。低风险地区要有序 推动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开放服务工作;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 控形势发展,逐步推动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开放服务工作。 (二) 强化主体责任,坚持防疫措施。室外体育健身场所负 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实 际,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开放服务工 作方案和疫情防控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和措施办法,根据各区防 控指导意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安全。各区体育行政部门要严格 按照各区防控指挥部统一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室外体育健 身场所开放服务工作,“一场一案”、科学精细对各类室外体育 健身场所进行规范指导,精准施策。 (三)加强监控监管,做好跟踪服务。各区要组织体育、市 场监管、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和街道(乡镇),对疫情防控期间 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持续跟踪服务, 实时掌握开放服务情况,督促落实疫情防控管理、消毒消杀等工 作,发现重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要督促其立即整改,对拒不整改落实的要责令停止开放服务。市 体育局所属室外体育健身场所要严格服从属地防控指挥部部署要 求,稳妥有序做好开放服务工作。 二、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服务要求 室外体育健身场所主要包括经属地批准开放服务的各类室外 体育场、球场及体育公园、社区(行政村)健身园、多功能运动 场、健身步道等户外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的具体要求如 下: 1. 严格按照各区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有序组织恢复开放服 务。 2.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体育场地面积、运动区域空间,采取 分区域、分时间、分阶段服务,有效控制锻炼人数,杜绝出现人员聚集。 3. 要对锻炼者进行“津门战疫”扫码、“健康码”亮码和体 温检测,禁止发热人员、疫情期间回国居家隔离未满14天人员和 处于隔离期人员进入场地。 4. 严格按照各区防控指挥部对公共场地设施管控和消毒消杀 标准、次数、范围等要求,全面做好场地器材的管控和消毒消杀。要根据器材使用频率、密度等实际,重点做好锻炼者手部接触器 材部位的定时消毒消杀。 5. 指导督促锻炼者做好个人防护。锻炼者之间要严格保持1.5 米以上间距,不应同时使用同一器材进行锻炼。咳嗽或打喷嚏要 用纸巾或胳膊肘遮掩口鼻,并要勤洗手,吐出的痰等分泌物必须用纸巾包裹,及时放至指定地点并洗手。 6. 疫情结束前,在室外健身场所的活动应以健身类活动为主, 不宜开展人员聚集度高、身体密切接触、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 7. 健身场地要在显著位置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提示牌,对锻炼者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距离、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 提示。 三、员工管理 (一)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组织开展各类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员工专项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员工减少不必 要的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应按照《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等防 护用品。 (二) 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室外体育健身场所要按照 各区防控指挥部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随时掌握员工出行轨 迹等情况,对有湖北旅居史的,实行集中隔离14天,对有其他省 份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并每日 进行至少2次体温检测。员工进出要检测体温,出现发热或干咳、 乏力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就近至发热门诊就医。 (三) 减少员工聚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错时上下班、 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等方式工作。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实行错峰就餐,分散用餐。减少召开会议,必须召开的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参会人员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场地防控 (一) 防护物资配备。室外体育健身场所要配备口罩、手套、 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物资,为员工和锻炼者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二) 加强清洁消毒。室外体育健身场所所有区域要定期消 毒。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及时清理。 (三)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设置提示牌等多种方式,加强疫 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和锻炼者充分了解掌握疫情防控、 个人防护知识和要点,自觉增强防控意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四) 采取人员限流措施。可视情况实行实名预约服务,结 合防控工作需要,对每日入场人数进行总量控制。原则上不举办 线下讲座、培训、演出、比赛等人员聚集活动。 五、应急处置 室外体育健身场所要建立完善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明确 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要立即配合疾控部门开展人员隔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并暂时关闭场所。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