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图片
西青区张家窝镇精准施策农产品滞销变畅销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马佳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3-16

  在张家窝镇农业产业园区里,既有天津市“菜篮子”保供大棚,又有京津冀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都会迎来农产品销售的小高峰。但是,今年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使不少农产品严重滞销,农业经营者不仅要承受疫情蔓延带来的心理恐惧,还要面临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市场考验。

  就在菜农、花农手足无措的时候,张家窝镇领导干部及时深入产业园区调研农业复工复产情况。为帮助农户解决难题,张家窝镇立即启动“爱心助农”计划,责成镇农业、宣传等部门,以最快速度梳理企业滞销产品,绘制图册价目明细,并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精准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指派专人负责跟踪开展助农工作。通过集思广益、搭建平台,最终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有些果蔬还呈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爱心助农  滞销变畅销

  在梦森兰花卉种植基地和九百禾葡萄园内,原本计划春节前后销售的5万株蝴蝶兰和4000斤阳光玫瑰葡萄,因碰到疫情肆虐,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节奏,使销售严重受阻。农产品运不出去,眼看着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两个基地的负责人满脸愁容,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了解到企业困境后,为尽可能扩大销售渠道,张家窝镇积极开展“爱心助农、共抗疫情”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倡议,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心助农活动,帮助农企走出销售困境。与此同时,在全镇干部职工范围内,开展自愿认购农产品活动,为滞销花卉、葡萄的销售之路打开第一条销售渠道。随着活动热度的不断攀升,许多订单接踵而至,企业的销售范围也从张家窝镇扩大到西青区再到天津市,甚至还收到了来自北京的订单。

  行动快一秒,农户的损失就减少一分。为了和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户渡过难关,镇机关热心党员干部,主动充当起助农活动的“店小二”,无偿帮助企业收集订单信息、联系宣传平台,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助运送农产品,在活动发起后的48小时内,4000斤葡萄全部售罄。截至目前,蝴蝶兰已售出2.9万余株,这些原本滞销的产品转眼间变成了畅销品,不仅为企业解决了难题,更为群众提供了实惠。

  优质蔬菜进社区  打通餐桌“绿色通道”

  同样遇到滞销难题的还有百维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和天兴佳业蔬菜种植基地。疫情之初,种植大棚里多种蔬菜虽长势喜人,但是疫情却使得蔬菜无处可去,两个基地的菜农辛辛苦苦把蔬菜装好,送到批发市场,最后却是怎么拉过去的又怎么拉回来。

  为解决蔬菜滞销难题,同时满足特殊时期居民吃菜需求,张家窝镇积极与农业园区蔬菜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创新销售模式,采取优质蔬菜进社区的方式,在部分还迁小区设置露天菜点,以平价方式进行销售,让农企有利可图,也降低居民吃菜成本。积极推广网上购菜,由村、社区利用各类微信群,发布现有蔬菜信息并进行登记,汇总整理后发到企业,然后根据居民需求集中打包后,送到村、社区指定地点,从而有效减少居民出行次数,缩短购菜时间、距离,打通居民餐桌“绿色通道”,也为蔬菜生产企业打开销路,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政府搭建平台,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志愿者热心帮忙,张家窝镇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帮扶镇内农业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化解滞销难题,助力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园区6家企业已全部复工,复工率实现了百分之百,累积返岗人数40人。

  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助农活动也终会随着供应链的日趋正常而结束。下一步,张家窝镇将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在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同时,扎实做好产销对接,进一步推广线上、线下双向销售模式,切实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全镇居民得到更多便利与实惠。(编辑 窦爱君 李美玲)

原标题:西青区张家窝镇精准施策农产品滞销变畅销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