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记者前线手记(二月二十一)——畅红:江岸方舱得胜 再战武汉协和ICU
来源:西青融媒 作者:于爱澍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3-16
内容提要:前线手记——西青记者记录驰援武汉西青白衣天使的动人故事。

  【3月14日 二月二十一】

  畅红:

  江岸方舱得胜

  再战武汉协和ICU

  3月8日,武汉江岸区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西青驰援武汉第三批医护人员原地休整待命。然而,他们当中的一名成员并没有休整,而是直接进入到武汉的另一场战斗中。

  ▲图为西青驰援武汉第三批医护人员畅红在天津医疗队旗帜上签名

  她——西青驰援武汉第三批医护人员,西青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畅红。在3月8日简短培训后,3月9日,她直接进入到抗击新冠肺炎前线中的前线——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时时刻刻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图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正门

  作为重症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仅武汉协和医院的西院其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就高达98.2%。

  ▲图为一名重症患者被医护人员用担架推进病房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距离新冠肺炎的风暴眼——汉口“华南海鲜市场”大约20公里,距离位于蔡甸区的火神山医院大约15公里。

  ▲图为救护车驶向火神山医院

  开辟新冠肺炎病区之后,在该院进行支援的医疗队都是来自多个省市的精兵强将,接诊重症患者能更大限度地挽回生命。

  ▲图为被治愈患者和该院医护人员合影

  谈及组织上为何选调她去最前沿阵地,畅红告诉记者,她在西青医院ICU工作四年,神经外科ICU工作两年,对重症患者护理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

  在重症病房工作有什么体验?

  畅红的回答仅一个字:累!

  重症病房内的复杂状况,支援的医护人员们每天都处在最繁忙又最危险的境地。纵然畅红很清楚,在重症病房工作一上来就要进入最高级别的战斗状态,但是现实的劳动强度仍然比想象的还要强,4个小时的工作一刻不得休息。但是畅红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适应这种状态。

  “必定我来到这里就是要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畅红说。

  ▲图为畅红在江岸放舱医院留念

  在进入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之前,畅红一直在武汉江岸区方舱医院坚守,并被方舱医院推选为先进标兵和预备党员。

  ▲图为江岸放舱医院患者给畅红的祝福语

  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护理,畅红在方舱医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然而,与重症病人零距离接触,又带给她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之前也接触过很多重症病人,但这次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重症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意识,我们努力地去抢救他,没有什么沟通交流。但这次新冠肺炎的病人,很多进来的时候身体状态都还好,我会和病人们聊聊天,会给他们一些鼓励,告诉他们一定会好的。可是我们一刻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该病会突然加重,可能昨天还在跟你谈笑风生的病人,今天就突然离世。所以,我在工作中必当加倍小心。”

  ▲图为武汉协和医院病房

  与此同时,重症区灯光偏暗,再穿上防护服的厚重,导致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去摸病人的动脉时,采集血气分析时,手套严重地影响了畅红的触感。再加上还要带上护目镜,热气让护目镜上起了雾,这使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她一直说,“坚持!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照顾好每一位病人!”

  ▲图为凌晨两点,畅红冒雨上夜班

  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战斗到疫情彻底结束。畅红誓言铮铮。

  ▲图为畅红幼小女儿画给远在武汉驰援妈妈的祝福画

  【记者小记】

  责任的重大,莫不过于性命相托;工作的繁累,莫不过于日不能寝、夜不能寐,ICU的医护工作者们集这些特质于一身。这里每一个温热跳动的生命与医护人员紧紧绑在了一起。

  畅红只身前往的武汉协和ICU,每天都记录着悲怆,也孕育着希望。这里,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我们无法看到,她每天经历的生离死别,无法想象她怎样与死神鏖战,更无法替她分担一丝一毫的辛苦。她是战士,更是勇士。

  勇士一往无前,但并不孤单。

  她是重症病人生命隧道里的一束光,而我们甘愿做追光者,记录她的故事,致敬她的付出,与她一起坚持到胜利!

  畅红,你是我们的骄傲!

原标题:西青记者前线手记(二月二十一)——畅红:江岸方舱得胜 再战武汉协和ICU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