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3月9日 二月十六】 她是患者康复的眼睛 一次工作4至5个小时,最多诊断100个患者。 这是西青驰援武汉第四批医护人员于静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方舱医院的工作量。 随着疫情发展,许多患者逐渐康复,面临出院。此时,核酸试剂检测和CT检查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这也造成一线影像科医护人员紧张,因此,于静应征加入了驰援队伍,也成为西青驰援武汉的唯一一支一人队伍。 ![]() 于静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开辟的第十所方舱医院——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由武汉经济开发区民营工业园南区的一所物流仓库改造而成,是武汉第一个利用暂时闲置的工业厂房建设的方舱医院,可容纳996张床位。交通便利,周边1公里内没有居民区。 ![]() ![]() ![]() 于静在这里负责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在一开始,于静和另一名天津驰援的医护人员一个班组,每天要诊断100名患者,现在平均一天要诊断70-80名左右患者,接近平时工作量的一倍。 ![]() ![]() 每次上岗之前,于静穿好防护服后,要穿过病人居住的红区,来到方舱CT室进行工作。 ![]() 方舱CT与方舱医院的概念一脉相承,是独立于方舱医院主体室外,采用分体式厢体设计,拥有独立的CT扫描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 于静说,方舱CT保障了病人的安全性,如果使用常规CT检查,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极大的感染风险,而移动方舱CT放置在病人出口处,减少了远距离的移动,确保安全。 ![]() 但是,疫区的CT检查仍面临着重重挑战。 ![]() 由于医院是有仓库临时改建而成的,因此,CT设备的用电电压、雨季防护以及传输信号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 于静说,在工作期间,她和另一名医生分工合作,一位医生负责核对患者信息,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前准备工作,另一位进行“扫射” 。 “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另一位医生需要手动录入检查信息,准备检查,工作量很大。” ![]() 然而,就是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于静也没有出现丝毫差错。同样,在这里驰援的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她仍然感到了来自驰援队友温暖。 ![]() “希望能为武汉做点什么。”是她去武汉的初衷。拍照、记录,她是疾病诊断的前哨和望远镜,“黑白”照片后,有病人康复的绚烂笑脸,也有她的辛勤奉献。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