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抗“疫”一线群英谱(三)因为有你 所有美好将如期而至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孙毅 李丽哲 蔡莹莹 编辑:韩璐 日期:2020-03-06
内容提要:疫情当前,如果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那么基层社区就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防控前沿阵地,那些坚守基层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是这场战“疫”中默默无闻的逆行者。

  疫情当前,如果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那么基层社区就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防控前沿阵地,那些坚守基层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是这场战“疫”中默默无闻的逆行者。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巡逻并提着小音箱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当好“守门员”   也要当好“服务员”“ 广播员”

  “您好,请您登记一下,我们先给您测一下体温,您是从哪来的?住几号楼?”

  “王阿姨,您需要的菜,我给您买好了,已经放在您家门口了,请您及时拿进屋。还有您记得每天测量下体温,有什么不舒服第一时间联系我。”

  “张叔叔,您在家要经常打开窗户透透气,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这个消毒片记得兑水来擦拭桌椅、地板、门窗把手。”

  这是中北镇假日风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状态,同样的话语,每天都要重复数百遍;同样的路途,每天都要往返很多次;同样的工作,从未停止过。

  在社区门口,可以看到驻守在小区门前的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并不时询问近期外出情况。“张阿姨,看您这是刚买完菜回来呀,疫情还是很严峻,出来一定要带好口罩”。社工赵蕊一向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严谨,特别是在这次疫情发生后,主动提出自己要驻守小区进出人员最多的门岗,为社区居民做好防控的第一道屏障。从大年初二上岗以来,每天都是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即使自己冻得手脚发麻、脸颊通红,却依然不言退缩,用她自己的话说,“疫情一天不解除,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干的就是这份工作,你不上,他不来,那事儿谁来做?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假日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工杨玉涛毅然决然顶着家里人的不理解,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家住静海的岳浩、张其宾是刚刚就职不久的新人,这次也是提前结束春节假期,赶忙与团队汇合,积极投身于帮扶工作的一线。身有残疾的独臂社工李君,社工里年龄数他最大,但在这场战役中,他并不示弱,哪里有任务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说:“虽然我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我有充沛的体力,我们男同志更要多担当一些,为隔离人员买买东西,多跑跑腿也是应该的”。

  每天上楼下楼几十趟,送菜、买日用品、分发消毒剂、接收快递等成为了他们“买办团队”的平常事,只要被隔离居民有要求,他们都竭尽所能去满足,一来二去,他们不仅成为了隔离人员的“主心骨”,同时,更成为了大家眼里最美的“外卖小哥”。

  社工李国顺是该社区本次疫情防控协调小组的负责人,两天前,有居民向他私下反映,说是咱社区里小超市的店主已经从外地回来了,准备在明天正式恢复营业,这个消息,引起了小李的高度重视,于是,他便第一时间拨通了店主的电话,详细询问了对方的身体情况,并及时嘱咐他要安心在家自行隔离14天,才能恢复营业。店主一开始十分不理解,而且情绪有些激动,“不让开店,我回来干嘛来了?我还得挣钱养家了!”面对店主的不满情绪,电话这边的小李一边安抚店主,一边给他耐心讲解政府的相关规定,前前后后足足讲了几十分钟,说得口干舌燥。万语显真情,店主终于答应自行在家隔离推迟营业,并表示也理解居委会的要求,一定积极配合。

  其实,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排查什么?解决什么?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确保将疫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李国顺的做法充分彰显了社区工作者这支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在面对各类复杂状况时,他们始终耐得住性子,找得对方法,干得好事情,真正让居民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社区工作者房毅,母亲春节前患病住进了医院,至今仍在昏迷之中,当小房接到疫情防控任务时,内心十分矛盾,一边是自己亲人的安危,一边是社区广大居民的利益,在公与私面前,小房挥泪抉择,毅然请命,在安排好护工照料母亲后,第一时间回到社区报到上岗,坚持与战友们奋战在一起,每天站岗巡逻、发宣传单、为居民测量体温。

  其实在社区里像小房这样克服自身困难,积极投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很多。社工侯伟因身体不适,在早些时候就安排好了在春节过后到医院手术治疗,春节假期本应该在家安心静养,但小侯还是坚持带病参战,一干就是连续一个多星期,有时一忙起来,连喝药都忘记了。小侯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说:“其实自己也是在坚持,但每当想起社区这个大家庭时,总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与其在家待着着急,倒不如跟大家在一起心里更踏实,也许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吧。”

  “防控疫情宅在家,段子快板入楼巷,小喇叭开始广播,您且听我说一说!”社工王磊也是第一批请战人员之一,他不辞辛苦和劳累,每天一大早就开始穿梭于小区的楼门楼栋间,手提小音箱,朗朗上口的天津快板、对口词就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播放起来。而这些作品也是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高瑞和李君联合社区党员志愿者一起创作出来的,他们用自编自演的形式进行录制,并通过小音箱走楼串巷、巡回播放,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聆听防疫知识,增强防控信心。高瑞说:“平时我们社区里就有很多文艺骨干,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发动大家连夜创作出了这几段居民容易接受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希望广大居民群众能够牢记于心,真正起到防控疫情的作用。”

  在中北镇,像是赵蕊、李国顺、高瑞、王磊等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社区工作人员“普遍但不普通”。从疫情防控部署动员,到“地毯式”宣传排查,再到24小时盯班值守。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用信念坚守住社区这一防疫的战斗堡垒,用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刘博(左一)在村卡口执勤

  刘博(右一)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让大家不出家门也能安心购物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人们“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运送医疗物资,网购生活用品,还是保障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快递服务都备受关注。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的快递包裹如何消毒的?怎样保证快递包裹及时送到客户手中?快递员的健康又怎么保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日前来到了顺丰速运杨柳青镇新华道点部。

  “这些大件的边边角角也得着实喷喷消毒液,现在是关键时候,咱们可不能松劲儿。”顺丰速运杨柳青镇新华道点部主管赵佳正叮嘱着员工进行快递包裹的消杀工作。记者看到,该点部的五六名员工正从货车上搬下刚刚送来的快递包裹,另一名员工则在认真地对这些包裹进行消毒工作。“目前,我们每天从市里分部送过来的快递包裹大概是2000多件。每天分4趟送过来,快递包裹一下车,我们就进行一次消杀处理。像咱们眼前这些大件,我们都在门口消完毒直接放到快递车上,小件小包裹被运到里面的分检点进行再次消杀。我们的快递车每次装快递包裹前也都会进行消毒。”赵佳向记者介绍。

  就在采访的间隙,记者身旁堆积成小山的快递包裹已经被快递小哥们有条不紊地分装到各自的快递车上,他们新一轮的派送工作又要开始了。

  据了解,顺丰速运杨柳青镇新华道点部派送的范围广、人口密集,涉及40余个小区、8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虽然快递包裹较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每天保证2000多件快递包裹要及时派送到客户手中,人手方面是怎样调配和保障的呢?面对这个问题,赵佳说:“春节到现在,我们点部也是一天都没有休息的。员工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所以大家都是加班加点,直到把车里最后一件包裹送到客户手中,大家才真正完成任务下班回家。目前,这里有30个快递员,他们按区域分组,每组五六个人,大家每天都是全员到岗,早晨7点半上班,晚上8点下班,有时候甚至更晚。”

  快递小哥的日常工作不可避免要与不同人群接触,如何保障这些一线快递员的健康?赵佳说,公司一直按照政府的相关指引做好各项防疫措施,包括早晚营运场地的消毒、员工的体温测量、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等。同时,每天早晨的例会上,他们也会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对来自湖北的邮件更是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快件包裹的安全。

  下午4点半,记者驱车跟随一辆快递车开出了新华道点部,行驶在派送的路上。在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下,杨柳青镇街头上的行人少了,汽车少了,但是快递小哥和他的快递小车仍然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大家送上急需的生活用品。

  刘博,26岁,杨柳青镇十四街村民。“现在还是挺忙的,每天收派件在150件左右。虽然比往年同一时期,快递件数少了一些,但是派送的时间长了。快递车进不去小区里面,我们需要打电话挨个通知客户出来取件,等的时间会比较长。前些天,有个客户着急取件,可是又没在家,我就在外面等了一个半小时。现在两部手机,一共4000分钟通话时间,到月底都不够用。”刘博一边整理包裹,一边说,“以前送20个快递包裹也就不到一个小时就送完,现在两三个小时才送完。”

  在疫情之下,快递小哥也尽显本色,成为奋斗在疫情最前线的一员。刘博说,他所在的点部每天所有快递员坚持日常配送,尽可能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最让他感动的一次,是客户对他说,“快递小哥,平时看到你们都很忙。在疫情关键时刻,你们也是奋斗在一线,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注意身体。”非常暖心的一句话,让刘博感觉到作为快递人的光荣。他说,自己多跑几趟,多等一会儿,让大家安心在家等快递,减少人群聚集,这就是快递人为疫情防控贡献的力量。

  “家里人也反对我回去工作,担心我,说好好的假期你不在家待着,非要出来担这风险”。但刘博马上补充道:“干一行爱一行,这种时候还能为客户配送快递,我感觉我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可以过来取一下吗?”“您别着急,我在门口等您,记得戴口罩。”“这个是您的,拿好。”……就这样,记者和刘博穿梭在杨柳青镇的大街小巷,走走停停。晚上7点多,刘博终于回到了新华道点部。对自己和快递车进行了仔细地消毒后,他便形色匆忙地驾车离开。可他并没有回家,而是赶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坚守。

  “小刘不仅是个快递员,又是名共产党员,还是一名志愿者。他每天下班以后都要去村里疫情防控卡口值勤,直到晚上10点多下岗回家。两个月的孩子一直是媳妇自己照顾,他这些天一直就没有休息过。”赵佳望着远去的车对记者说。

  像刘博这样坚守着,为城市正常运转贡献自己力量的快递员们,在此时心中想到的就是只要能帮助大家少出门,他们做得再多也不觉得累。

  马德良在加固村里的围挡

  老党员主动为防疫补“漏”

  大寺镇大寺村的老村域围挡处,一位老人正拿着电焊工具对围挡进行加固,村里为了表示感谢想要给老人工钱,老人坚决不收,他说:“这都是为了加固防疫墙,我是村民,而且还是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这位老人就是大寺村的老党员马德良。

  大寺村的老村区域用围挡暂时进行封闭,但因为大风以及偶尔人为原因,围挡处容易出现漏洞,擅长电工方面工作的马德良总是及时带着工具去修补,有时天气不好,他也坚持作业,并且从不计报酬。

  作为村里的老党员,虽然已70多岁,但马德良仍然带起了“红袖标”,加入村里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村干部们都劝他,年纪大了,就别执勤了,但马德良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而且我身体倍儿棒,不比年轻人差。”于是,每天一大早,卡口值班门岗就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工作非常负责,每一个进入小区的居民他都会仔细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同时也会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并劝阻居民尽量不要外出。

  除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作为老党员的他还为村里疫情防控工作捐款200元,并捐赠方便面4箱,圣女果2箱。他说:“一线工作的孩子们风雪无阻,坚守岗位,给孩子们买点儿吃的补充能量。”

  坚守在卡口岗位上的党员志愿者

  老少党员志愿者  合力显担当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李七庄街全体基层工作人员的身影遍布全街各个角落,抗击疫情的扎实行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同和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行列中来。这其中就有党员志愿者,他们不分老少,都冲在最前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工作人员分担压力,替值守人员排忧解难。

  “在得知学校开学时间延期以后,我看到村里的守村执勤人员非常辛苦,就萌生了帮他们值班替岗的想法,当时和家里沟通了一下,没想到爸妈也非常支持,而且学校也呼吁我们年轻党员在疫情面前要挺身而出,接受考验,争做表率。我就请妈妈跟村里进行了沟通,希望给我安排一些工作。”今年还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的赵秀赫向村委会主动请缨,做一名党员志愿者,在阻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主动承担村口值守、测温消毒等工作。作为一名学医的学生,对于值守工作也是得心应手。“尤其是自‘津门战疫’扫码行动开展以来,很多老年人遇到了手机操作方面的困难,我就和大家一起耐心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并辅助他们进行完成扫码登记等操作。前段时间下了大雪,我看到咱们的工作人员不但没有懈怠,反而更加认真负责的日夜值守,毫不放松。我当时也非常感动,真实深刻地体会到了街里、村里的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守护大家安危的那份真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帮助大家,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值守工作的决心。”他接着说。

  在松江城社区,老党员孙玉兰奶奶早早将自行购买的面包、牛奶、火腿肠等食品、捐赠给社区居委会。“每天我都通过电视关注着疫情防控信息,知道现在国家有困难了,但我现在年龄大了,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这些吃的喝的,是我的一点儿心意,希望能为疫情防控献一份爱心、出一点儿力。”寥寥数语,体现出了她作为党员的初心。已经退休的社区老党员张金钰向社区捐赠消毒水,还有的老党员穿上了红马甲、戴上了红袖标,和年轻人一起坚守在社区、村口的疫情防控卡口处,站岗执勤,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烈火炼真金,大“疫”见深情。抗击疫情离不开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与付出,也少不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李七庄街一直以扎实有力的行动推进疫情的防控阻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发动1328名村居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全天候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群众捐款捐物累计几十万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配合支持,凝成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人民力量”。

  独臂社工李君(右一)在社区卡口为居民测量体温

  “让值夜班的孩子们吃口热乎饭”

  一连多日,在精武镇马家寺村的村口防疫卡口,总有一位阿姨为在该村村口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人员送去亲手做的晚饭,给寒冷中的他们带去了温暖和感动。原来,这位阿姨叫徐乐天,是这个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一天晚上,马家寺村口值守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对来往的车辆进行登记并对村民测量体温。这时,工作人员看到从旁边匆匆忙忙走过来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戴着厚厚的口罩,手里拎着两个装着十几份饭的兜子,来到卡口前,把东西往桌子上一放,开口说:“你们值班辛苦了,这是我妈刚做的饭,你们趁热吃。”而让人感动的是,这样的场景,在马家寺村口的防疫卡口,连续几天都在上演。这位托儿子过来送饭的阿姨,也给马家寺村的工作人员留下了神秘而又深刻的印象。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徐阿姨就非常关心村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得知值班人员每天顶着寒冷彻夜值守,饿了用方便面来充饥,徐阿姨便决定亲自给大伙儿做饭。

  白天去买一次性饭盒、准备食材,晚上吃完饭后,她便和儿媳开始给工作人员们准备“宵夜”。馒头、米饭、包子、荤菜、素菜……每天都不重样。“大家这么辛苦,我特别想尽我自己的能力多帮一帮村里。”徐阿姨说道,“这些孩子们,在家门口天天没日没夜站岗,尤其晚上这么冷,看着就让人心疼。我就想让这些站岗的孩子们在夜里能吃上口热乎饭,我心里就高兴。”

  于是,徐阿姨从年后就开始给工作人员们准备晚饭,每天晚上11点多做好了饭,就让儿子开车给大伙儿送来,等到收拾好厨房,就已经凌晨1点多了……夜里虽冷,却因徐阿姨的爱心显得格外温暖。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