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起来去卡口啊,今天不是没排你的班吗?”
“不行,我得去看看,最近这几天外地回来复工的人好多都是夜里回来,我怕卡口人手不够,我不放心。你接着睡,我准备走了。”
凌晨两点半,王金和让妻子继续睡,自己一个人又在冰冷的寒夜中赶往了1公里以外的村子卡口。今天并不是他值班,但随着复工复产,很多外地人都回村里继续租房子,即便是夜里,卡口的值守也不轻松,特别是在凌晨两三点,值守了大半夜的志愿者们已经非常疲惫,王金和仍向往常一样,选择在凌晨两点多起床,前往卡口和志愿者们一同奋斗。
王金和,今年56岁,是西青区大寺镇青凝侯村村民,也是村里的电工,疫情防控以来,他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承担村卡口的夜勤任务,同时村里电力的日常维护一天也没落下。村子里年轻人都劝他,让他多休息,因为白天还要做电工,要是休息不好容易出危险,但王金和总是说:“我这岁数睡一觉就管用,夜里执勤必须时刻警惕,绝不能漏掉一个人,要不全村人都有危险,白天电工还有电工组的其他人,而且我心细,有经验,我可以一直坚守一线,没问题。”
看到王金和日日坚持志愿服务,妻子王家香也决定为防疫一线做点儿什么。听说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们为了值守经常顾不上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王家香就和其他几个村里的姐妹商量了一下,为一线志愿者送去了热腾腾的饺子。那天上午,她们分头儿忙活,一共包了30多人份的饺子。此后,王家香又多次准备爱心午餐。同时,夫妻俩还为疫情防控捐款2200元。
王金和的儿子和儿媳同样也在驻守防疫一线。儿子王德亮,今年33岁,没有复工之前,一直在村里卡口处执勤,能和父亲一同值守卡口,守护村民,王德亮特别自豪,他常说,“我们就是上阵父子兵,一同守护青凝侯”。儿媳李月玲是大寺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职员,她从大年初三便返回工作岗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因便民服务窗口暂时未对外开放,李月玲就到社区参与一线执勤,至今没有休息一天。她还同丈夫一起为青凝侯村防疫工作捐款1000元和10箱牛奶。李月玲说:“我是党员,现在就是要冲锋向前,保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哪里有需要,我就听组织安排去哪儿执勤。”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人的影响下,王金和的孙子和孙女也加入了抗“疫”的志愿队伍。孙子今年11岁,喜欢弹古筝,上完网课的空余时间,他让妈妈帮忙录制弹奏古筝的视频为志愿者们加油打气,孙女今年6岁,还在上幼儿园,兄妹俩一起创作了疫情防护的手抄报并录制了疫情防控“三字经”的小视频,同时两兄妹还拿出了自己的400元压岁钱,为疫情防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