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西青科普】疫情期间 宅在家里如何防护?
来源:北方网 编辑:韩璐 日期:2020-03-01
内容提要:非常时期,因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大家大多宅在家里,那么宅在家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情况又需要刻不容缓地来急诊?

  非常时期,因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大家大多宅在家里,那么宅在家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情况又需要刻不容缓地来急诊?

  青少年要注意用眼健康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表示,这次疫情期间,青少年不仅要避免外出活动还要通过网课进行学习,这无疑增加了用眼过度,导致近视发生及近视加深的风险。

  魏文斌建议,要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和看电视。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通过网络学习30到40分钟后,应该休息或者远眺10分钟,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或者闭眼休息5到10分钟。多在窗户前晒一晒,沐浴阳光。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应该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也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要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家中的书桌椅应该调整好高度,读书写字的时候保持“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要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不要在吃饭、卧床的时候看书或者使用电子产品,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者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看书写字。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选择合适的室内运动。儿童青少年可以选择原地跑、广播操、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也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运动缓解眼部疲劳。

  坚持做眼保健操,坚持一天两次眼保健操,上下午各一次。最好在持续用眼后认真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做眼保健操前要洗手。要注意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如果儿童眼睛红,眼睛痒,不断揉眼,要警惕是否有过敏性结膜炎。

  婴儿喂食不要用嘴吹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因为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风险,所以婴儿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其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要靠父母、家人和看护人员来间接防护孩子。

  冯录召建议,疫情期间为尽可能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可相对固定一个看护人,看护人尽量不外出。看护人需戴好口罩,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呼气。看护人在接触儿童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时候,或者跟孩子交流玩耍之前要清洗双手。不和孩子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食的时候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以及咀嚼食物再喂给孩子。

  孕妈妈出现哪些情况需尽快就医?

  孕妈妈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腹泻等可疑症状,且本人14天内有疫情高发区旅游史、居住史或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应去指定医疗机构尽快就医。

  此外,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血压升高、阴道出血或流液、异常腹痛、胎动异常等)或有分娩征兆时应及时就医。

  孕妈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如何选择就诊医院

  如孕妈妈因发热就诊,首诊应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排查。

  如孕妈妈无发热,且因非产科情况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

  如因产科情况就医,除紧急情况外,尽量选择建档医院。就诊前做好预约和准备,尽可能缩短就医时间。注意做好防护,减少陪同就诊人员。

  如需到医院就医,孕妈妈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需要就医时,孕妈妈应提前预约,分时段就诊,避免集中候诊,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孕妈妈和陪同人在途中及医院均应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到医院时应配合进行体温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果孕妇有发热的情况,建议直接先到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下一步检查建议。

  孕妈妈应做好自身防护。外出就医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离开家后需要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如果有家属陪同,家属也要戴口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保持手卫生。

  此外,孕妈妈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手消毒之前不要接触口、鼻、眼。在医院和路上,和其他人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离开医院后,要尽早清洗双手。回家后,要妥善处理口罩,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

  老年人应该避开五大误区

  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防控,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误区一:建议老年人佩戴N95口罩,密闭效果好。

  正确方式: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

  老年人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回家之后将口罩置于干净、通风的地方,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

  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因为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

  不推荐使用棉布口罩、海绵口罩。

  误区二:室内要经常喷洒高浓度消毒液,熏醋也能达到消毒效果。

  正确方式: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敏感,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优先使用浓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也可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等清洁家具、地面。

  酒精易燃,若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达到3%就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最好用擦拭消毒的方式,而不是喷洒;酒精消毒前后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

  此外,熏醋不仅达不到消毒效果,还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不建议老年人尝试。

  误区三:吃抗病毒药物能预防新冠肺炎。

  正确方式: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

  误区四:空气中飘有病毒,能不开窗就不要开窗了。

  正确方式:定时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能减少可能存在的病毒量。居室要勤开窗,经常通风。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另外,目前天气还比较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引起感冒,老年人要注意保暖。

  误区五:每天要多次测量体温。

  正确方式: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正常体温不超过37.3℃。

  接触式体温计最好个人专用。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