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我从2月2日起不得不出门了,原因是有一个邻居大年三十摔倒了,脊椎骨折不能动,头上还缝了12针,手臂腿上有外伤,已有脓血感染症状,但是大寺医院不能出诊,小区又没有外科大夫,我只好临时当大夫给她拆线,清理伤口,所以每天都要出门,不远,就在我家隔壁的一栋楼。”
这是西青区大寺镇福特纳湾社区的刘俊敏阿姨在跟社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因为要帮助邻居,她暂时不能响应社区“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出门”的号召了。
刘俊敏,今年77岁,她并不是一位医生,却从收到邻居求助开始每隔一天都为邻居护理换药,风雪无阻。为何邻居会求助于刘阿姨?
“久病成医”,说的就是刘阿姨了。刘俊敏阿姨40年前不幸患上膀胱癌,历经三次大手术,现在出行随身都还需要带着引流袋。多年的抗癌和治疗,还有平时需要自助更换引流袋,她也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但要给外伤病人拆药线,护理伤口,刘阿姨还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于是刘阿姨在收到邻居的求助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做过外科医生的小叔子。本来如果没有疫情,刘阿姨可以求助小叔子帮助邻居,但疫情来了,她不想让同样70多岁的小叔子每天“折腾”,毅然决然地决定自己拿起外科护理工具照顾受伤的邻居。
最初,邻居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伤口已经出现脓血感染症状,刘俊敏阿姨就在线向小叔子学习护理方法,发现邻居家准备的工具和护理用品不全,她又自掏腰包,托女儿帮自己买了消毒水、纱布、护理用刀、剪、镊子等工具。随学随用,20多天来刘阿姨每天带着引流袋外出,一直坚持为邻居护理,现在邻居已经逐渐在恢复中。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结,我们再深入认识一下刘阿姨吧。刘俊敏,首创福特纳湾社区支部党员,党龄26年,曾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多次为社区小朋友提供无偿教育服务。她抗癌40年,主动帮助患癌的邻居走出恐惧心理,并多次获得天津市“抗癌明星”称号。她在1997年3月11日办理了《天津市公民生前志愿捐献遗体》的公证书,是天津市平民捐献遗体第一人,刘阿姨说她想为祖国医疗教育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老党员,平时支部党日活动,刘俊敏总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她的家距离居委会步行仅500米,但因为不在一个小区,很多时候身体不好,便出门坐一站公交车,下车后再一个人慢慢走到居委会,每一次到达社区党员活动室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大家多次劝说,可以在家中学习,支部同志送学上门,刘俊敏一直坚持,“只要走得动,我就要一直学习,要跟上党的步伐,听党的话,坚决不能掉队!”
疫情防控期间,大寺镇发出“志愿服务在家中,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志愿服务号召,刘俊敏第一时间响应,她在家弹奏悦耳舒缓的钢琴曲,发到社区微信群里,希望借助优美的乐曲帮助居民朋友们缓解因疫情而带来的恐慌情绪。
前两天,看到新闻联播报道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员自愿捐款指导工作,刘俊敏立刻联系居委会,表示想要捐款1000元,居委会考虑到她随时需要吃药,家里也只靠老两口退休金维持生活,劝说她可以不用捐这么多,但刘阿姨说:“我是党员,就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没问题,老伴儿也特别支持我。”
刘阿姨的老伴儿今年已经80多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虽然家中不富裕,但他支持妻子为防疫捐款出力。刘阿姨的女儿在母亲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天津大学值守一线人员义务理发。
疫情期间的“特殊医疗志愿服务”,正能量“抗癌明星”,志愿捐献遗体,带动家人支持并参与志愿服务,刘俊敏阿姨用40多年的坚持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毅,什么是奉献,她用平凡却又伟大的举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