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各类设备高速运转,一旁的工人们戴着口罩,正熟练地操作机器,他们身后的车灯半成品整齐地排列着,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
“我们企业是在2月14日正式拿到复工批文,经过前期严格筛查,有100多名职工满足复岗条件,而且他们全部都是本地人”。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安全环境总监朱俊义对记者说。此外,对于陆续返津的外地员工,该企业第一时间报备园区管委会,并严格要求他们在家自行观察14天以上。虽然目前到岗人员还不到总职工人数的1/4,但员工们个个干劲十足、加快生产,全力以赴满足特殊时期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量。
天津市飞乐汽车照明有限公司是位于中北镇工业园内的一家专业从事汽车照明系统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主要承揽了一汽解放和陕汽重卡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的供货业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汽解放还承担着用于湖北地区病人救护专用的负压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生产任务,所以作为一汽解放配套灯具的专业企业,该公司也深感责任重大。
朱俊义感慨地说:“2月11号,我们把最后一批库存车灯都给了其中一家生产企业,但这批货也最多能支撑他们两天的生产需求,所以作为供应商的我们急需开工复产,决不能耽误了一汽那边的生产任务,这可关乎疫情前线救援的大事”。
2月14日一大早,朱俊义把已经整理好的复工所需材料进行了认真核实,并正式向中北镇园区管委会提出了复工申请,详细说明了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复工检查,当天下午就把复工批文亲手送到了朱俊义手里。“咱园区管委会不仅办事效率高,而且服务非常周到,所有审核材料都是让我们在网上提交的,真是那句话——足不出企业事就办完了。”朱俊义说到。
疫情时期,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变得异常珍贵。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生产生活安全,该企业未雨绸缪,提前着手,早在大年初一就从河南一家口罩生产企业购买了4000个口罩,但由于交通管制,运送口罩的货车只能开到石家庄的高速服务区。于是,大年初四一大早天未亮,朱俊义就亲自开车往返8个多小时把口罩平安地“接”回了厂里。小小的口罩不仅彰显着企业对职工的拳拳关爱,更凝聚着企业里每一名员工的心。与此同时,该企业广大中层干部还自掏腰包,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到自家附近的药店采买口罩、消毒液等,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付出,为同事们带来更多的安全。“说心里话,口罩那时就已经开始紧张了,我骑自行车转遍了我们家附近的药店,一上午时间才买了20几个口罩,我连家里人都没给,全都带公司来了”,企业职工尚连友说。
企业职工食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区域。为此,该企业根据生产工序实际,采取员工分时间段、分批次的轮换用餐方式,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每15分钟安排10人左右用餐,并且要求每个人之间隔开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用餐人员集中。朱俊义向记者介绍到:“所有就餐员工都要先测量体温才能进入食堂,每天除了保洁人员用84消毒液对地面和桌椅进行常规消毒外,我还特别再用酒精对食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再次擦拭消毒,特别是在对微波炉、电磁炉、空调等电器消毒上,一定要先断电,等使用酒精消毒后十分钟再通电,避免引起火灾发生”。
据悉,该企还对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实行一天4次的消毒作业,上下午各两次;同时,企业在保障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还对生产车间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通风,并打开空调新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安全流通。与此同时,企业还给所有员工每天配发口罩、定期发放消毒用剂,按照规范保障员工工位间的相对隔离,会议采取视频、语音形式,最大限度地压缩人员到岗数量,安全有序完成工作。企业在卫生间、餐厅等场所配备了消毒洗手液、肥皂、酒精棉球、消毒湿巾、干手巾等,设置防护废弃物的专用收集桶,墙上还贴有提示,提醒员工用流水冲洗,饭前便后必须勤洗手。
“只有把员工心里的防疫意识夯实了,企业的各项防疫举措才能更好地落实。”朱俊义说,“下一步,我们企业会继续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一手抓疫情不放松,一手抓生产不停歇,全力以赴保障员工的安全以及生产的有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