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防护服,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亲切朴实的面孔;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是守好岗、盯住人;他们放弃休息、不计报酬,置个人安危于他人之后,像是隆冬寒风里星星点点的火种,守护着每一位村民的安康,也带给他们温暖和希望!——他们就是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小年庄村志愿者们。
在小年庄村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孙学鸿退役于海军某部,弟弟孙一程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当疫情来袭时,他们二人不仅每人捐款2000元用来购买抗疫物资,而且在得知村委会招募志愿者时,第一时间赶来报名参加。他们每天到岗进行人员登记、测量体温、车辆消毒等工作。门岗值守工作多、任务重,但兄弟俩从不怕累。孙一程说:“服务中也会遇到不理解的人,多劝两句就过去了,大部分人还是对我们心存感激的,路过的时候会跟我们说一声辛苦了,我们心里暖暖的。”虽然接触人多,但他们心里一点也不害怕,哥哥孙学鸿说:“只要咱自己做好防护,就没有问题。也只有自己防护好,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的。”孙学鸿、孙一程兄弟俩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的小年庄村村民孙梦璘也是村里的一名青年志愿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看到村委会发出的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立即来村委会报到,主动要求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每天除了登记小区来往人员外,孙梦璘还协助工作人员进行车辆消毒,发放抗疫物资等工作。“我一点也没有感到辛苦。”孙梦璘笑着说,“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我感觉特别骄傲。”虽然身在一线,但孙梦璘从未害怕过,“村委会提供了口罩、消毒酒精,有了好的防护是没有问题的。能够帮助到大家,我十分开心。”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好朋友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孙淼也加入到了小年庄村志愿者的团队中,别看她年纪小,工作起来也是不怕苦不怕累,参与志愿活动的第一天正好赶上村里为村民分发抗疫物资,她主动请缨,帮助村委会进行物资发放,工作起来毫无怨言。她们的无私奉献和担当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若有战,召必回!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小年庄村退伍军人孙希冲始终践行着这句誓言。在看到村里发布的募集志愿者的通知后,他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小年庄村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从2月3日开始,他每天都参与小区监测点的值守工作。监测点值守工作多、任务重,加之天气冷,工作起来十分辛苦,但他们只是淡淡地说,“咱当兵的时候什么样的苦没吃过,这点苦和累算不了什么。”孙希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另外,看到村委会发出募集防控疫情志愿者时,黄绍鹏、孙琪翔、冯继麟、郭玮四位好友结伴报名参加。每天都坚守在小区门口。登记进出小区外来人员信息、体温测量、车辆消毒等工作一样不落。虽然外面的天气寒冷,但一想到自己的认真坚守可以给小区居民带来安心,他们的干劲就十足。孙琪翔说,“工作虽不起眼,但却关系到全村老百姓的平安和健康,我要站好这班岗”。疫情虽险,但青年志愿者从不缺席。正是这样一群人,用细心换来安心、用爱心凝聚力量,用信心决战疫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青春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通过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将继续努力,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青年志愿者黄绍鹏说。
战“疫”到底 不负韶华。小年庄村村民孙希金、孙建,他们虽然不是一线医护人员,但他们同样是抗“疫”的“战士”。当疫情发生后,他们没有退缩,在第一时间就向村委会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孙希金说,“疫情防控面前,人人都是参与者,抗击疫情,义不容辞”。孙建、孙希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力量、传递温暖。
孙维增、孙伟、张殿元三名村民积极响应党总支村委会的号召,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下班后主动到小区门岗参与值守。他们三人通过无私的奉献,为小年庄村的疫情防护工作贡献了大力量!
这次小年庄村防控疫情志愿者服务队中还有冯兆良、冯兆亮、孙希宝、冯峥四名队员的加入。其中冯兆良、冯兆亮是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孙希宝和冯峥都是入党申请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打好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他们四人没有退缩,挺身而出,坚守在战役一线。他们表示“疫情来了,全社会都在行动,我们也要行动起来,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这次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去”。
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看着万家灯火,只求他们的负重前行可以换取岁月静好,一切付出不求回报,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的城镇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