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记者前线手记(正月二十七)——​我在武汉方舱医院当导诊
来源:西青融媒 作者:于爱澍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2-21
内容提要:前线手记——西青记者记录驰援武汉西青白衣天使的动人故事。

  【2月20日 正月二十七 】

  我在武汉方舱医院当导诊

  今天的手记,撰稿人还是来自奋战在武汉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西青区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西青医院护士王媛媛。

  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员,西青医院护士王媛媛为大家讲解如何正确洗手。

  几天前,我带着家人的叮嘱,朋友的关心,领导的嘱托,乘上了驰援武汉的飞机。

  2月20日,天晴的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的浮游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空气总是那么的清晰,令人心驰神往,心情也是格外的清爽。

  昨天,在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值的夜班。夜晚武汉这座大城市还是有些许的寒意。我工作的岗位是导诊兼巡回,穿戴好防护服隔离衣等物品后,迈着大步走向方舱医院的入口处,来到自己的岗位,准备接受新的病人。

  无论天气多冷,护士们都会在此处完成导诊。

  正在收看关于疫情新闻的患者

  晴天后,出来散步的患者

  方舱的患者很多,工作量很大,晚上9点开始陆陆续续有新的病人来到方舱医院,他们带着行李,由各个区或者街道的专车送到方舱医院。因为,方舱医院是收治较轻症的患者,他们都能自理,鉴诊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后,填写病人的信息等资料,然后由我在的岗位负责将病人送到病区并与责任护士交接。工作有条不紊,截止到我们下班的时间,陆陆续续收治了13位病人。夜晚相对白天收的病人会少些,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确诊人数的下降,病人也会相对的减少。

  医院为患者准备的移动盥洗池

  一位患者拍到的工作中的王媛媛,她背后写着:加油!王媛媛

  很快交接的时间到了,我们与下一班次的护士交接完工作后,走向出口的通道,我们按部就班的摘下护目镜脱去防护服隔离衣,最后来到清洁区,照照镜子,才发现自己的脸上也留下了口罩和护目镜的压痕。由于戴双层或者更多层的手套,几个小时过去,双手早已被手套里的汗水唔得发白,清洗过后,来到更衣间更换新的刷手服,等待班车的到来。    

  护士工作站一角

  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正在交接班

  上车后,已经是是凌晨2点40分了,身体微微感觉到一丝疲惫。其实我们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我们的工作是春天的滴滴细雨,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似深秋的一片红叶悄然飘落。天使的青春早已融为患者康复的笑容,让患者也因我们的护理减少痛苦,早日康复。

  天津医疗队,为2月出生的患者,过了一次集体生日

  医院为每一位患者发放了心理辅导手册

  人们喜欢用“神圣”来形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神于天,圣于地”,天象征着理想,地象征着现实。我们的事业之所以神圣,是由于我们有救死扶伤的理想,有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勇气。还有关怀病患的现实,是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职业。天使不在遥远的天堂,而在充满病痛的人间,就在一个个病人的身边。

  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员,西青医院护士王媛媛为大家讲解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每一个生命垂危的瞬间,为他们带去生命蓬勃的希望。用我们的爱来抚慰每一颗病痛的心灵。希望在有我们的日子里,他们能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健康、幸福、快乐!

  看到了吗,医生背上,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武汉热干面

  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也会以游客的身份来游玩这座美丽的大城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原标题:西青记者前线手记(正月二十七)——​我在武汉方舱医院当导诊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