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疫情防控一线,西青区2000余名环卫工勇当城市卫生保洁员、公共场所消毒员、生活垃圾运输员,实现了从城市“美容师”到群众“守护者”的转变。大家众志成城、严防死守,筑起了我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道“橙色防线”。
在杨柳青火车站卫生片区附近,记者见到了环卫工人董玉刚,他戴着手套和口罩,身背消毒喷雾器,正熟练的为路边垃圾桶进行消毒杀菌。他说:“我看新闻,全国每天确诊的人数都在增加。说不害怕是假话,但是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做好。越是特殊时期,越不能大意,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做好消毒工作,既是保护别人的安全,也是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环卫工作中,公共厕所是个敏感场所。在杨柳青公交总站旁的公厕,从事环卫工作10年的冯立升正一遍遍地给公厕进行清洗消毒。
防疫期间,厕所的卫生标准提高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只要有人用过,冯立升就进去擦一遍,至少还得消两次毒,地面、便池、墙面和洗脸池等处都不能落下。
受疫情影响,大家都选择待在家里,随之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春节期间,位于杨柳青镇的和平路垃圾中转站一天的垃圾量达20吨左右,这些垃圾,都得靠垃圾运输车一趟趟地拉走送至垃圾处理场。41岁的李蔼庭就是负责垃圾清运的一员。李蔼庭说:“每天凌晨两点到中午十一点,一天运五六车。现在,感觉我们的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不能积存,所以得争分夺秒,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完,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据了解,为确保车辆及站点内外干净整洁,所有垃圾收运车、转运站在作业后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并登记备案。负责机械作业的驾驶员,按照职责分工,每天在城区主次干道开展机械化作业,冲刷路面、洒水降尘,提升街道洁净度,净化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为方便广大群众及时将更换下来的防护用品投放到安全场所,自1月28日起,西青区还在公共机构、居民小区、交通站点和高速出入口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了废弃防护用品专用收集桶940个,并由专人负责、定时消毒、专项处理,切断病媒传播途径,防止废弃防护用品造成二次污染。
区城管委副主任邢增全说:“自2020年1月下旬,我区全面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以来,我委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防控工作。要求各街镇对全区三百余座各类公厕每日消杀至少两次,同时督促街镇加大对社会公厕的监管力度,不定期对社会公厕进行暗访。全区明确19部专项收运车,对2家发热门诊医院以及居家观察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拉圾和废弃防护用进行定点、定车、定人、定时收运处置。根据市城管委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梳理总结了环卫作业防护知识和环卫作业消毒工作规范,发放口罩。纠正环卫职工作业存在的问题和防护措施落实不规范等现象,确保环卫职工安全作业。
防疫阻击战关键时刻,医务人员上“火线”,环卫工人在“一线”,消毒灭源工作一点儿都马虎不得。沿途走来,街道上空旷安静,车辆和行人寥寥无几。而像董玉刚、冯立升、李蔼庭一样,通过另一种方式为西青疫情防控做贡献的环卫工人却遍布在了西青各个角落。他们做的也许不是多么惹人注目的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宝贵恰恰在于平凡、细致、坚韧和质朴。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场全民战役一定能早日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