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挺好的,请大家放心!”这句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我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刘旭常说的。到2月14号,她们5名队员已来武汉救治患者近3周了。每天进入“红区”工作也积攒了一些经验,感觉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她们与武钢二医院的患者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前天又有一名患者恢复出院了,大家无不为之激动和鼓舞。“一切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我们有信心”在刘旭眼里没有什么难事。
“我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刚开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离衣、戴带着N95口罩及护目镜、靴子,好几个同志都会感觉心悸、憋气,现在大家感觉好多了。起初工作时队员彼此都不知道谁对谁?靠写在衣服上的名字及声音来辨别;护目镜总是爱起水雾。为了少起水雾和干活便捷,大家都尽量少穿衣服,这样哈出的气温度就低一些,水凝结就少一些,加上在护目镜上涂两层碘伏及少量洗手液,这样视野就会清楚很多”刘旭说。
“咱医疗队接管的武钢二院收病人的楼是一座荒废楼改造的,条件比较差。热水很难保证有,窗户上多处都少玻璃。刚开始工作时都不适应,除了寒冷,设备、物资、流程调理等等也都不顺畅。刚开始手写医嘱、手写病历,后来装了电脑,在电脑上可以建立Word文档病历了。经过逐步完善,现在已经有条理多了;缺损的玻璃也已经安上了,工作后能安心洗个澡,也有了热水了”。
刘旭说:“我们医生是三个人一组,来自不同医院的天津人情同姐妹配合默契。上午往往是主任带着我们一起查房,从一床查到60床,认真了解每个病人病情,进行检查等。病人存在着紧张焦虑的情绪,我们都会耐心给予心理疏导,话语连接着医患的情.....查完60个病人,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再认真调整治疗,更改医嘱,写病历等,回到住处要6-7个小时。查房的时候,有很多病人感谢我们,越是这样越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多重。经过治疗,九个病人已经痊愈出院。大部分病人症状也已好转,这是最让我们高兴的事情。
有3个病人是有家属陪伴的。都知道这种病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传染率是特别高的。虽病人及病人家属都带着外科口罩口罩,但家属也不除外有可能感染上,但他们毫不畏惧,我被这种难舍的亲情深深的打动……”。
第一批驰援武汉队员除了刘旭医生有4名护士。护士们在“红区”除了给病人送一日三餐、口服药以外,有的病人需要打针,输液,吸氧。带双层手套,带着护目镜,输液比往常工作困难了一些。但精干的护士们凭借熟练的技术,总是一针见血,很少有重扎的情况;这里没有氧气管道,吸氧靠护士们搬重重的几十斤氧气罐;为了给疑似病人明确诊断或者好转的病人测两次核酸,需要给病人取咽拭子,此刻需要跟病人靠的特别近,他们都义无反顾冒着风险给病人来取咽拭子;有活动不便的老年人得需要大家帮助他们助便……
医院不能洗刷手衣,衣服需拿回来自己洗。孟向敏点子多,爱总结。酒店晒衣服不方便,她发现了晒衣服的最好方法,在大群里交流。邢玉桃前一周主要负责消毒工作,她每次工作六小时,实际上都是一干八小时才回来。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她辛辛苦苦尽职尽责来给每一间病室做消毒。齐天、许海超两个男生重活累活都是抢着干,衣服虽少,两人经常干得汗流浃背,受到很多同事们的表扬。
第一批同在一层楼工作,虽然是五个人,但医生、护士各有各自排班,很难凑齐。大家都已经十多次出入“红区”了,为避免交叉感染,也不串宿舍。极少的时间一起去党校吃次饭,饭后在操场上走走,交流一下工作及思想心得都是幸福的。刘旭说:“天津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共开过两次全员党员大会,第一次是重温入党誓词及学习总书记对医务人员的嘱托,第二次是聆听总书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使我们全体党员更加坚定了战斗的信心,增强了坚守的意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默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院党委领导们以及广大医护对我们经常问候关心,这次又让第三批队员给我们带来了冲锋衣并给家人以慰问,都让我们无比温暖,并增添了无限的力量。我门诊的一个患者,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写道‘看到你们的照片很好,也很放心。但是思想上这根弦一定不能放松,上下班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有0.001%放松都不行。盼望你们平安凯旋’这是一个母亲般的嘱托……亲人们,我们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满满的医者之爱去救治患者,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艰难的战役!武汉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