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晚岗回到家,脱掉衣服鞋子,冲个热水澡躺到床上,墙上的钟表悄悄划过数字“11”,象征着这样的一天又即将过去——打电话排查居民信息,社区值岗为居民测体温,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物资……疲惫但不舍得睡去,因为害怕早上醒来,映入眼帘的又是触目惊心的数字,宛如触及不到光明的黑暗。
我是西青区大寺镇福特纳湾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距离入职已经四个多月,参加抗击疫情工作已经18天,从大学步入社会,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萌新”,入职之前,社区工作者的概念在我眼中并不清晰,甚至,有些过于平凡,能想到的工作任务,也不过是处理邻里的鸡毛蒜皮罢了。
“疫情期间,社区是居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把病毒远远隔离在社区之外!”而现在,我眼中的社区工作者,似乎不再平凡。
“您出门必须要戴口罩!”“进入小区必须要做好体温监测!”我把在小区门口值岗的照片发给妈妈时,她对我说:“我一直还觉得你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天冷出门总要提醒你添一件衣服,工作时提醒你别忘了多喝水,我没有想到,其实我的女儿早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守在工作岗位,护一方平安,妈妈为你骄傲。”谁没有疲惫的时候呢,想要睡上一整天,甚至也会有负能量,想着疫情什么时候能够过去,为什么要带走那些无辜的生命!回到家中,拖着疲惫的身子和脑袋,等着我的,是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忽然觉得,也许,我可以再坚持一下,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一样,都在坚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无数医护人员还在和死神搏斗,无数患者在与病魔抗争,无数个环卫工作者,警察,消防人员,无数个和我一样的平凡的社区工作者,拼尽了全力,在病魔与健康两地之间,进行着一场拔河比赛!我自豪,这一次,我能成为一次“负重者”,我欣慰,因为我们似乎比想象中的,更有力量。
“疫情过去,我们要彻底放松一下,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旅行!”——这是我的小小愿望。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疫情过去后的我,会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也许我的臂膀还不够坚实,但已经足够为我的小小家庭遮风挡雨,学会照顾父母,甚至学着爸爸妈妈的唠叨口吻与他们对话;也许我的羽翼未丰,但已经拥有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我参与的故事,我会是一个更成熟,更有力量的人,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记得高中喜欢读白岩松先生的著作,常常会把正能量又好记的句子用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让作文变得“深沉”,其中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又要出发了,因为希望,只能依靠走。”现在回忆起来,竟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希望在哪?往前走,就是了!
把闹钟调好,再一次进入梦乡吧。
作者信息:杨晓雪,西青区大寺镇福特纳湾社区社区工作者,23岁,中共党员,天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