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神州大地。武汉——作为此次战“疫”的核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战场,无数的医疗工作者披上白衣铠甲,毅然奔赴武汉前线,与病毒做殊死搏斗,这其中,就包括西青医院赴鄂抗击新冠肺炎的青年护士突击队。
1月26日和1月28日,西青医院先后选派两批共计1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中,有共青团员6人,其中的3人还是所在基层团支部的书记,全部都坚守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成为了一支决战决胜抗疫阻击战的青年突击队。
1月24日,西青区接上级通知,组建医疗队伍赴武汉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光荣的共青团员和共青团干部,许海超、齐天、郭静雯、宋海花、董静、董立娜6位同志主动请缨,加入到了医疗救援队中。在武汉“红区”的工作中,他们意志坚定、技术过硬、不畏艰险、心怀温情,用实际行动展现着西青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许海超,这位1991年出生的“90”后男护士,是西青医院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一员,同时也是西青医院门诊一支部的团支部书记。“出汗多,不吃不喝,脱水,虚脱。”这是许海超每一次完成任务后,最深的印象。从18岁到82岁,是许海超负责的20名病人的年龄跨度。从给病人打针、输液、给药到清洁区抬饭、抬氧气罐、抬药,都是他的工作。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这位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基层团支部书记,从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名共青团干部的光荣身份,每天在“红区”工作的时间,他总是尽己所能安抚病人情绪,了解病人情况、照顾病人生活。“没有家属照顾,所以帮助患者大小便是必须的”许海超说。同样,医院里没有氧气袋,只有氧气瓶,所以拉运40公斤左右的氧气瓶,抬盒饭等工作,男护士们都主动承担了过来。
虽然说医护人员是4小时工作,但实际上换班时间都大大延迟。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一个人负责20个病人,要解决病人用药、心理疏导以及吃喝拉撒,4小时根本不够用。
女护士也是“男壮士”。解决该疾病最重要的,是供氧。氧气供应上的话,人体机能慢慢就会改善,没有充足的氧气就会呼吸困难,最后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死亡,因此,“氧疗”非常关键。
这里没有氧气袋。晚上病人呼吸困难,虽然是女护士,但却义无反顾地拖着40公斤重的氧气瓶第一时间实行救治。除此之外,每一名护士带着两层厚厚的手套,但是在为病人打针时,却极少出现失误。实在没办法想象,那些看起来青春年少,娇小瘦弱的姑娘是如何做到的,无法想象,她们多苦多累。在我们的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四个字——妙手仁心。
因为长时间身着防护服,额头上的印记已经消散不去,被捂得发白的手也很难恢复,但正是这些印记,见证着这些团员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坚定与勇敢,见证着他们作为青年一代在党旗、在团旗下喊出的铮铮誓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春暖花开,民康国泰!盼,早日凯旋,平安归来!
加油!我们等你们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