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划重点】2020年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天津西青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1-13
内容提要:2020年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0年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总述

  西青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努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西青的新征程。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在大幅减税降费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达到百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020打造五大新城发展任务

  1 全力以赴打造实力新城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向综合功能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三河汇景等农业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提速提标建设辛口沙窝萝卜特色小镇,壮大特色农品产业。

  ▶提高农业设施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3650亩。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3个园区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

  ▶落实设施农业“棚长制”管理。

  推动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促进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办好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三级测试体系,封闭测试场投入使用,积极构建智能科技产业生态圈。

  ▶积极推广“云惠券”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

  推动服务业向新业态转型升级

  ▶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启动“一核两极两翼”服务业发展布局。

  ▶积极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经济,培育壮大夜间经济、旅游经济、商贸经济,培育健康养老、新零售等新兴黄金产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借重制造业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持续创建杨柳青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 全力以赴打造创业新城 扩大对外开放

  ——着力开展招商引资

  ▶深化全区招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区招商主体资源,加大招商统筹力度,实施全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效能。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招商相结合,积极挖掘土地、园区、楼宇等载体资源,实施精准招商。

  ▶立足中芯海河赛达(天津)产业投资基金和天津宜科天创智能制造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应用领域,加快投向一批优质项目。

  ▶加快提升西青开发区、自创区西青分园、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市级示范工业园区等园区的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打造优质空间。

  ——加快建设重点项目

  ▶深入实行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机制,从洽淡、落地、准入、立项、获地、开工、竣工、纳统8个维度,构建项目推动闭合链。

  ▶策划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策划一批装备制造、大健康、新材料、汽车配套等领域的高端产业项目包,推出一批以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环境治理、能源电力、文教体卫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项目包。

  ——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落实“天津八条”“西青九条”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进一步加大外资企业服务力度,吸引外商投资。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能源、人文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会和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开拓国内外市场。

  3 全力以赴打造活力新城 深化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重点改革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 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落实取缔“地条钢”长效机制,严控新增落后产能。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区整合步伐,全年再关停取缔12 个集聚区。

  ▶强化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的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 优化国有资本。

  ▶全面实施质量强区,积极打造“西青标准”。 

  深入落实重大战略

  ▶着力提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热度,到北京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

  ▶借助高铁、高速公路、快速路和过境交通,促进各类承接载体资源互享、功能互补和融合互动,积极构建“2+X”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载体格局。

  ▶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以打造十大美丽风景为重点,加快建设美丽“口子镇”。

  ▶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持续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加大生态、民生帮扶等方面协同联动。

  ▶推进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雏鹰”“瞪羚”企业年内分别认定100家、10家。

  ▶构建企业成长梯队。立足区内人工智能基础及优势,推动宜科电子、卡达克数据、善测科技等人工智能“七链”企业借势加快发展。

  ▶助推研发能力提质增效,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西青人才新政25条”,提升人才公寓建设管理水平,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4 全力以赴打造美丽新城 营造优美环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对表世界银行、国家和天津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提高审批效能。进一步明确审批标准和规范,推动由事前审批向告知承诺审批转变。加快推进“政务一网通平台”建设,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扎实开 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结合企业需求实施精准化服务。加大政策统筹力度,优化全区经济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的撬动效应。

  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联防联控,狠抓精细管理,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影响严格落实新建项目倍量替代。治理雨污管网混接、串接问题,实施独流减河、大沽排水河生态修复、重点河道提质增容综合治理等五大工程,持续整治河湖“四乱”问题。严控地面沉降。加快建设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和生态廊道,新增造林1050亩,植树8万株。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不断优化城市环境

  加快推进“两城三带三区”总体规划落地,高准编制好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地区规划设计。加快友谊南路延长线、广乐道等道路 建,协同推进地铁、高速等市级重点工程。启动低运量胶轮有轨电车(云巴)T2 线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升改造旧楼区 21.85 万平方米,试点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 梯工程。加快5G网络布局。布置公共充电桩500个。全力推进“双轨并行”村民康居工程,争取在村居环境上再取得新突破。

  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设施配置,年底前实现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正式运行。建设大学城地铁站等天桥项目,解决出口处道路拥堵问题。提升改造出入区路口夜景灯光,增强出入区路口夜间辨识度。开展背街里巷和商贸区域周边环境治理,加大对“两路”沿线的检查巡查力度和渣土临时堆放点位检查整治、夜间路面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5 全力以赴打造幸福新城 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民生保障

  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深入推动落实《西青区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13条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就业2.45万人。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入推进全面参保计划,综合运用政策宣讲、资源排查、社保稽核等方式,有效引导和促进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加大困难群众和受援地区帮扶力度,着力开展脱贫攻坚。狠抓治欠保支工作,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殡葬、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服务等制度。

  完善公共服务

  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服务全民 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保障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加快西青中医 医院和西青医院二期建设,新建和提升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繁荣西青文化

  坚持世界标准,策划建设新文化中心、中国年画博物馆,完善区、街镇、村居公共文化设施三级服务网络,推动村居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验收。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着力实施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建设安全西青

  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成57个智慧平安社区。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围绕交通运输、公共消防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安全监管,努力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应急体系,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开展好“七五”普法,着力建设法治西青。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