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天津西青对口援疆系列报道之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侯月晨 贾义清 祁九洲 许逸飞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2-31
内容提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而实施健康扶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医疗支援,促进当地百姓就医。近年来,西青区派出医疗队伍到于田县对口帮扶,提升于田的医疗技术水平,造福当地百姓。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而实施健康扶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医疗支援,促进当地百姓就医。近年来,西青区派出医疗队伍到于田县对口帮扶,提升于田的医疗技术水平,造福当地百姓。

  在新疆于田县人民政医院里,每月有100个新生儿降生,几年来,由西青区援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挽救了无数的新生生命。除了硬件的助力外,这里还有来自西青区的医生们,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把爱心播撒在这块广博的土地上,虽然这里的维族兄弟姐妹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援疆医生。

  在于田县人民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眼前的这个小婴儿本该是2019年12月份出生,可她提前三个月降生,自身脏器发育不完善、体重只有2000克。新生儿的家属说:“孩子七个多月就出生了,是早产儿,出生以后如果不进行及时救治,情况不容乐观。

  于田县人民医院承担了当地主要的医疗救治任务,但在2018年以前,并未设置独立的新生儿救治中心,不少患儿刚出生就只能转往200公里以外的和田人民医院,车程最少需要有3个小时。不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也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扰。

  于田县人民医院护士马莉莉说:“我到新生儿科已经4年了,刚来的时候,我们这里儿科和新生儿科是在一起的,相当于我们就没有新生儿科。没有监护室,也没有专人看护,而且技术也是跟不上。”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就要精准“对症”,精准“下药”。2018年西青区为于田县人民医院投资260余万元组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援助一整套新生儿抢救设备,为新生儿和其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早产儿的家属说:“如果是以前,我们要去和田医院,孩子这么小,一路的颠簸,后果不敢想象。是西青援疆医生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里有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孩子一出生就得到及时治疗,让她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

  马莉莉说:“西青区为我们投资了以后,引进了新生儿暖箱,新生儿辐射台,还有新生儿呼吸机,对新生患儿的治疗有很大帮助的。西青区在技术上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让我们在医疗护理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现在医院的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较以前大幅降低。”

  设备支持只是医疗援疆中的一项,医疗援疆不仅要“骑车带人”,更要“教人骑车”。一年半以前,援疆医生徐雪军来到了于田县人民医院,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医院的现状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医院医疗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水平稍差一些,有些医疗设备利用不起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软件’水平稍差。”

  医疗技术不达标,大部分疑难杂症只能转上级医院治疗,县医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转站。为了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徐雪军也是下足了功夫。“我为医生们多做一些培训,平时在工作当中一边工作一边为他们讲解、传授,为此我做了很多的课件课题。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也随时解答。

  为了把好的医疗技术留在当地,真正为于田人民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每名援疆医疗专家都与当地青年医师结为师徒,采取“师徒同考、目标同向、职责同担、结果同享”的办法,不断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于田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帕塔姆妮萨罕·艾比布拉说:“我们抢救病人,徐雪军医生第一个过去给我们指导怎么抢救,他给我们传授治疗心胸腔积液的技术,效果特别棒。”

  来到于田一年半的时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患者对援疆医生们的认同,让他们的心是温暖的。徐雪军说:“一年大概有300多天是在医院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维族老大爷。为他做完手术,他特别特别高兴,跟我们手术的大夫和整个医疗团队的大夫握手,然后用维语说,谢谢!当时我特别感动。”

  与徐雪军一样,第九批援疆医生的工作接近尾声,但是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徐雪军说:“我们和这边的医生、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微信联系,他们如果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即使离开了于田,也可以继续为于田医疗事业作贡献。”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西青区的援疆医生们,克难攻坚、吃苦奉献,用医者仁心为患者架起了生命桥梁,用精湛的医术和强烈的责任心为于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原标题:天津西青对口援疆系列报道之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