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革新图强七十载 西青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夏颖 乔瑞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2-04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西青区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经过七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建设,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西青百姓正朝着更加殷实宽裕的全面小康目标加速迈进。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西青区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经过七十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建设,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西青百姓正朝着更加殷实宽裕的全面小康目标加速迈进。

  洋溢着幸福笑容、踩着欢快节拍的中北斜村村民乔文翠,每天闲暇时和姐妹们一起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跳跳舞是她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对于乔文翠来说,小城镇建设之后身份的转变,让她不必每天在地里干活,大大弥补了年轻时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北镇中北斜村由穷变富实现了华丽转身。2015年是全村人记忆深刻的一年,那年,中北斜村1300余名村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平房区,搬进了新楼房。如今,走进中北斜村,只见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一条条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快乐营地、图书阅览室、休闲凉亭等,一个个便民设施应有尽有。以前只有在城市里才能看到的生活场景,如今一样不落的全都在这里实现了。

  口粮补贴款、支教补贴款、文明村民奖励金等各种福利待遇补贴给中北斜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的好处,从孙玉俊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新时期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当然,中北斜村的巨变也只是西青区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

  今年,辛口镇第六埠村的千亩水稻谷粒饱满,稻穗低垂,迎来了第三个丰收期。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河滩地,广种薄收。第六埠村作为市级贫困村,自2015年起对村域内河道、沟渠开展清淤工程。2017年开始,瞄准生态资源,试种180亩水稻,并喜获丰收,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与此同时,在区帮扶办、区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引进种植了天津市原种厂培育的三个优良品种,成功将河滩地变成了高产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因发展印染等化工企业,使村域环境“透支”严重的第六埠村目前从打造田园风光入手,在大青河沿岸设计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线路,以恢复第六埠村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将红色旅游和千亩水稻、万亩蔬菜基地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红一绿的产业结构,使“沉睡”的乡村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如今,该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风文明得到大幅提升,村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芝麻开花节节高”。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青农民早已超越温饱梦想,正朝着全面小康奋力奔跑。水、电、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今天,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西青区正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托举起广大群众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开启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

原标题:革新图强七十载 西青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