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形成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交通网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林世毅 侯月晨 中北记者站 张窝记者站 编辑:窦爱君 日期:2019-11-07
内容提要:交通出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青区从群众的出行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的交通网络,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交通出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青区从群众的出行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的交通网络,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出行方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新中国成立70年间,西青人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主要依靠步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现在柏油马路上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畅通行驶,从一条公交 通南北 到彰显中国速度的地铁、高铁。如今,西青区已经实现高铁、地铁、公交与公共自行车的无缝衔接,同一条生活空间,却记录了70年来的交通出行变化。

  70岁的陈大爷是土生土长的中北镇人,他说小的时候去市区的亲戚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居民陈云来说:“我第一辆自行车是1975年购置的,自己骑自行车,非常高兴,到市里,到杨柳青,出门靠它代步。”

  我们把时间定格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行车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时候谁家要是能有一辆永久、凤凰或者飞鸽品牌的自行车,可是相当洋气了。
当我们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的“坐骑”也发生了改变,自行车不再是“稀罕物”,摩托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民的生活中,小轿车慢慢“开进”寻常百姓家。

  居民何婧说:“汽车也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带孩子老人一起出去一般都开汽车,特别方便。”

  私家车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让自行车的空间和市场不断被挤占,凤凰、永久、飞鸽……这些老牌自行车渐渐成了一个个记忆中的符号。但是随着环境、能源等问题不断凸显,“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亟待解决,自行车重新活跃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在2015年,中北镇在全区率先建设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杨柳青镇、精武镇等地也相继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并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项目不仅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更有效利用了道路资源,极大地解决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了区域的绿色竞争力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中北镇旅游办公室主任张桂发说:“中北镇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于2015年8月8日在全市率先启动,共建设34个站点,投入近千辆自行车。每天都有员工按时按点维护站点设施设备,及时对高峰期以及租用量较大的站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确保市民都能租用到车辆。项目运营四年多以来,共提供调运服务6.6万余次,累计服务群众90余万人次,已逐渐成为中北镇慢行交通系统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认可。下一步,我镇将根据新增住宅小区、公共配套及居民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自行车前端站点的添加工作,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的便民、利民作用,真正解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科技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西青区的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出行方式从单一的自行车、摩托车过渡到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公交线网建设几乎每年都会纳入西青区的民心工程中,点点滴滴的变化让“家在哪里,公交就开到哪里”逐渐成为现实。截至目前,我区公交运营线路已达138条,投入约1500多辆空调车,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并实现了公交线路与地铁的接驳。

  居民李广英说:“现在上了岁数,骑不了自行车,我又不会开车,公交车就是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了,我这也算是绿色出行了。你看啊从我家小区走个几分钟,就有个公交站,方便极了,我还有老人卡,坐车都不要钱。”

  西青区经济飞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涌向主要经济重镇。为了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在全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西青区将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向地下拓展。2012年,西青区首个地铁站——地铁二号线曹庄站,在中北镇正式启用。随后,天津地铁2、3、5号线纷纷在西青区设立站点,服务着沿线数万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经济的发展。

  新城市中心职员陈妤说:“地铁的开通使得西青的交通更为立体化,我住在海光寺,有了地铁,大概25分钟就到曹庄地铁站了,不会晚点,不会车坏。每天很准时的到达。”

  中北镇招商办综合运营部部长 田煜说:“不断进驻新城市中心项目,人员基本的出行配套需求不断彰显,地铁2号线,作为我们稳定,有效保障性的轨道交通,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提升了凝聚力。”

  现在,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发展,人们出行想走就走,越来越方便快捷。这是西青的一天,在张家窝镇南站90列高铁拉着乘客们风驰电掣,穿梭在各个城市。

  游客周慧说:“现在好了,你想到哪儿都可以,今天去上海,4、5小时就到了。”

  游客陈涛说:“今天直接出发到天津南站,半小时到北京,基本就是说走就走。”

  天津南站作为天津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1年正式开通运营。2013年,地铁三号线延伸到天津南站,张家窝镇形成了高铁+地铁的“双铁”交通格局。通过京沪高铁,西青人可以在半个小时到达北京,四个小时到达上海,这为西青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张家窝镇副镇长王东说:“天津南站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枢纽,西青区也是天津的门户,人才的涌入,产业的汇聚,资金的汇集,给我们区域带来很多机遇。”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速度、天津速度、西青速度行稳致远。70年间,经过几代人的不断艰苦奋斗,西青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转变。生活在新时代,人们的出行已经越来越便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出行将更为舒心。

原标题:西青区形成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交通网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