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杨柳青儿童百戏 捞蛤蚌(图)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徐文路 王宝铭 编辑:扈树珍 日期:2019-10-18
捞蛤蚌 王宝铭

   旧时,杨柳青水面很多,河底有很多小生物,蛤蚌就是其中之一。它个头儿大,有的直径一尺左右,黑壳内的肉质肥大、鲜嫩,是当时很好的食品。

  与其说孩子们捞蛤蚌做游戏,不如说是为家里找吃食。一般人很少下水捞蛤蚌,弄肉吃。杨柳青的大人们都认为打鱼摸虾不务正业,教育孩子不要学这些坏毛病。孩子们不听这些,聚在一起,一边玩儿一边做这样的“好事”。 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河岸边,有的孩子提议下水捞蛤蚌。说着已经把衣服脱了个精光,会水的跟着往下跳,而不会水的等在岸边准备拾他们扔上来的蛤蚌。一会儿一个孩子从水中钻了出来,手里高举蛤蚌兴高采烈地喊:“我捞着了,你们看,够个儿吧。”他骄傲地抡起胳膊把它扔到岸上。等在岸的孩子们赶紧把它拾起放在阴凉处,不然太阳会把它晒死,里边的肉就会腐烂发臭。别的孩子不服气,说:“别吹牛,看我的。”说完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他们展开了比赛。

  捞蛤蚌靠的是手和脚上的感觉。扎了下去,一手触到河底的黑泥,感觉有硬东西就快速把它抠出来,也许是蛤蚌,也许是砖头瓦块之类的东西。如果在浅滩,一个不注意一猛子有可能扎到泥里,那可就坏了。孩子们赶紧游过去抱住他露出水面的脚使劲往上拽。假使双脚踩在河底,如果触到后,感觉是蛤蚌就要快速用手把它抠出来,不然的话,蛤蚌在水中逃得特别快,就什么也捞不着了。有时脚正触上死蛤蚌壳,那壳的边儿就像锋利的刀刃,鲜血会飘上水面,孩子们就立刻上岸,抓把土抹在伤口处,不敢再下水。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