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区外媒体看西青 >> 其它
千年古镇日日新 勇立潮头看西青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08-19
内容提要:夏末秋初,走在西青大地上,处处可见树木葱郁、繁花似锦。全区绿化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1%和33%;东亭河、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外环河等河道纵横、碧波荡漾,西青郊野公园、水西公园、滨河公园、鸭淀水库风景区等大型生态公园点缀其间,组成了城市的天然氧吧绿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90%,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和满足感不断攀升。

  这里有千年古镇──津城老话讲:“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杨柳青曾是京杭大运河重要枢纽,孕育了木版年画和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

  这里是崇文尚武之地──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故乡,精武精神从这里走出,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

  这里是创新智造之区──全国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产业加速聚集。

  70年,沧海桑田、风雨兼程;70年,初心依旧、砥砺奋进。

  从环城郊区变为生态宜居城区;从以农业为主导的乡村变为以中高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区,西青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8190倍。百姓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朝着更加殷实宽裕的全面小康目标加速迈进。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与时代同频共振

  8月15日,一场主题为“魅力西青 活力之城”的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西青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姜丽丹向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各界嘉宾推介西青。这已经不是西青区第一次走出“家门”主动推介自己。今年以来,西青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理念,建立了“赴京招商”常态化机制。

  作为津城西南部的门户,西青区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两城三带三区”发展布局,建设赛达新城和西青辅城,将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作为重要承接载体,不断完善布局。目前,西青区已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82个,协议投资额1970亿元。今年引进北京项目53个,协议投资额38.9亿元。

  “从南站坐高铁,半小时到北京,5小时到上海。”家住张家窝镇的高伟每天过着“双城生活”。他和妻子工作在北京,却在天津置业安家。“这边几乎不堵车。我们早上7点从家出发,9点多就能到单位,通勤时间和住在北京差不多,但居住环境比在北京舒适很多。”高伟说。

  同样是从北京到天津,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刁明辉干脆将生意和家全都搬了过来。王兰庄温州国际商贸城项目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吸引了来自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的3000多家外迁商户。

  “自己开车两个多小时,这门口有往返免费班车,去火车站也有班车接送。我们在这边租房子、招聘员工、子女就近入学等,商贸城都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现在越来越适应在这边的生活,来天津真是选对了。”刁明辉说。

  每天凌晨4点多,王兰庄长途客运站已经发出第一班车。百余辆大巴车、80多条直达线路、160多个班次,线路覆盖了天津市区以及周边省市。“商贸城正在加大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电商交易平台,形成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金融等为一体的服务产业链发展模式。”天津王兰庄温州国际商贸城董事总经理陈立初说。

  一个月前,西青区首届“海河英才周”在张家窝镇启动。活动中,30多家企业拿到了刚刚装修完工的人才公寓钥匙。作为我市首批认定的人才公寓,西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赛达汇智中心一期建设了438套公寓,目前企业的预订率已超过了70%,可满足1000多名企业高端人才“拎包入住”。

  天津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一时间预订了人才公寓。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每年都会引进大批高端技术人才。目前,公司位于张家窝镇的新研发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大批研发人员将从北京过来,这边团队规模将达到近5000人。”公司副总裁时开斌说,“人才公寓安全舒适、经济实惠、配套完善,为企业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厚植高质量发展土壤

  激活“一池春水”

  前不久,西青区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发布会在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56个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342.5亿元。这是不到半年来,西青区第二次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今年4月,45个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40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集团将“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落在西青。“我们将联合天津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设立产品研发中心、运营服务中心、网络安全交流示范中心、网络安全双创中心。产业园一期建成后,发展规模预计2000人以上。”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

  海康威视、TCL北方业务总部、正大集团卜蜂国际供应链、中科云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线科技智能网联车……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携智能科技项目纷纷落户。人工智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智能网联车北方测试场三大“新地标”拔地而起,成为了西青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回望过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到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到上世纪90年代开发区发展制造业,再到新时期以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步入新时代,西青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智能科技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升级,在追赶时代的潮流中勇做“弄潮儿”,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中北镇是曾经风靡全国的“黄大发”的诞生地。如今,沉寂多年的美亚汽车厂老厂区变身成为文艺气息浓郁的华侨城美亚创意文化园。工业时代的骨骼,注入新时代的艺术血肉,老厂区焕发新生机。画展、话剧、学术交流研讨、读书分享会、亲子娱乐……不定期地轮番上演,这里成为了集旅游、商业、娱乐、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黄大发”已成为历史,拥抱新时代,西青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先人一步将触角伸向了方兴未艾的智能网联领域。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西青区展示了我国北方场景最丰富、测试项目最完备的智能网联车测试场。去年9月,西青区启动建设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以整体辖区为基础,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产业生态,建设虚拟测试场、封闭测试场、开放测试道路一体化功能区。同时,周边辐射工业园、小城镇、拓展区、水库等区域,打造集测试、研发、展示、体验、旅游、居住于一体,绿色生态与智能科技高度融合的智能网联特色小镇。

  产业旺促乡村兴

  生态与发展并行

  连日来,王稳庄镇2万亩小站稻长势喜人。放眼望去,青绿的麦苗接连成片、随风摇曳,吸引着成群的白鹭前来觅食嬉戏。再过两个多月,这里将变成一片丰收的“金黄海洋”。

  昔日盐碱地,今日稻乡村。王稳庄镇发挥传统设施农业发展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通过与中化农业等国内顶尖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着力建设3万亩集中连片成规模的先进智能化农业示范园,推进高标准小站稻规模化种植。

  “我们通过手机APP便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田里的气象数据、农机状态、虫害预警都可以在智能平台上显示。收割期也是采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精准化种植。”中化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说。

  产业旺则乡村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西青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积极建设现代种业、智能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打造了杨柳青庄园、水高庄园等综合性生态农业区,建设中化MAP示范农场等一批优质农业项目,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守住青山绿水,换得金山银山。西青区在发展中不断寻找着生态和谐与绿色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不久前,西青区入选了2018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市、区)名单,获得了国务院督查激励2000万元,成为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标杆。大柳滩村、白滩寺村等宜人村居留住了水清岸绿、漾起了野趣乡愁;沙窝萝卜小镇、中北实力小镇、杨柳青文旅小镇、张家窝生态宜居小镇等特色小镇,展现出丰富多元的城镇化风情。

  夏末秋初,走在西青大地上,处处可见树木葱郁、繁花似锦。全区绿化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1%和33%;东亭河、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外环河等河道纵横、碧波荡漾,西青郊野公园、水西公园、滨河公园、鸭淀水库风景区等大型生态公园点缀其间,组成了城市的天然氧吧绿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90%,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和满足感不断攀升。

原标题:千年古镇日日新 勇立潮头看西青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