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军人吃饭有讲究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春晓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8-02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百炼成钢,百味生活。我觉得这样总结很真实,也很贴切。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这是我来到部队后的第一印象。的确是这样,最简单的吃饭也非常有趣。

  新兵来了,老兵离开,讲究的是“上车饺子下车面”。每年新兵一到,班长总会先给“生面孔”来碗汤面。饥肠辘辘时吃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一路的风尘仆仆都会在这热热乎乎的感觉里烟消云散。这也算给初进军营的新兵蛋子回到“家”的最高礼遇了。毕竟,部队是军人的第二个家,有家就总有温暖的样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新兵变为老兵,退伍的时候要吃饺子。此时,饺子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肉馅,而是内容丰富,极其珍贵,有经历、有成长、有奉献,还有那浓浓的战友情谊。总之,关于军旅的五味杂陈都糅杂在这最后一顿饺子里。吃下这顿饭,也就和曾经的自己告别了。

  部队是最讲究仪式感的地方。于是,每次吃饭总会有“饭前唱军歌”。根据各个连队的情况,这军歌的用途与意义也不尽相同。有的连队比的是歌声宏量,惯例是音量大、气势足。即使只剩下两个人,也依然站成一列,这代表着整个连队,也代表着一种荣誉和精神。

  军歌,能让战士们照亮自己的精气神,并能够在这小小的比试中激发出军人的方刚血气。另一种唱军歌,是由当日的值班员带头领唱,所有的战士们一同唱响一支歌,大家在这共同的军歌里唱出团结、唱出力量。

  从食堂门口走进食堂,并不是马上就可以吃饭了,必须等候所有人都到齐了,在值班员一声洪亮的“坐”声中,千百人整整齐齐地如同一个人般坐下。不论就餐的官兵有多少,发出的声音都只会有一个响声。这,就是部队的钢铁纪律。坐下后,一般会按照班排顺序先后轮流打餐,这是规矩,也是作风养成。

  现在部队的伙食每顿饭都会有肉、菜,还有鸡蛋。为了补充营养还会有奶制品和水果,并且每周的食谱都是经过研究得来的,为的是让广大官兵营养均衡,保障战士们的身体能够跟上日常的训练工作。

  吃饭时,整个食堂里除了低低的咀嚼声,别无他声。拿着餐盘打上饭便立即“埋头苦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学习、训练和干活嘛。

  饭后,当日轮值的班留下帮忙打扫食堂卫生,其余官兵拿上自己的餐具洗刷干净后放进消毒柜中。放置碗筷的位置一定要牢牢记住,因为部队里的每一副碗筷都有固定的“主人”。

  记得有位战友曾给我讲过一件小事。有一天,他到基层部队采访,就餐后洗碗筷时不小心把筷子掉进了下水道里。而这里面污秽恶臭,弯腰去捡吧,不一定能捡起来,再说捡起来,这位战友也没有勇气继续使用这双筷子吃饭。不捡吧,下顿总不能吃“手抓饭”吧?正在他两难时,旁边的一位小战士从容不迫地揭开下水道的盖子,捞出那双不堪入目的筷子,并将自己洗干净的筷子递给了战友。下顿饭时,战友发现那位小战士正在用自己那双曾掉入下水道的筷子吃饭,而战友手里拿着的却是那位小战士干净的筷子。那一刻,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头埋得很低,简单地吃了饭。战友还说,这就是战士们的质朴与可爱!

  生活在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里,确是终生的精神财富。素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因而部队饭桌上的饭菜并不都是外购的,大部分食材是官兵们自己种养的。

  土地不是撒了种子就坐等收获的。战士们在学习、训练、工作之余,还打理庄稼。有时虽然很累,但是收获的更多。

  当应季的蔬菜成熟时,炊事班的战士们做饭便又多了一道工序,那便是去菜园子里挑选适宜的蔬菜。换上胶鞋,拿上菜刀,抱着盆子去菜园里摘菜。将蔬菜摘回后还要继续处理,该洗的得洗干净了,该择的菜得择好了,该切的切,该剁的剁。因此啊,炊事班里总是忙个不停。

  其实,在炊事班这种非战斗单位也总会有意外发生。比如,我在炊事班帮厨时,就曾因为削土豆的刀太快把自己的拇指削下一大块儿皮。记得电视剧里有句台词:养猪种菜也是一种战斗力!

  说到猪,又有许多好玩的事了。当小猪崽被养大的时候,炊事班就会联系当地的屠夫到部队里来帮忙杀猪。我初当兵时所在的七连,营房旁边就是猪圈。杀猪是炊事班乃至整个连队的大事。炊事班肯定会全员出动,还有其他班级的战士一起来帮忙、围观。大家的分工也很明确,有负责放猪的,有负责烧水的,有负责按猪的,当然负责“主刀”的便是屠夫了。

  每个人当兵的历史不尽相同,但部队里的吃饭二三事,却又是相似的。不论军种、不看军衔,大抵都拥有过共同的归属感。我想,这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有些部分就来自于这些五谷杂粮、油盐酱醋。这些在部队才有的“吃饭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累也罢、爱也罢,脱下军装后,方知青春无悔……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