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幸福生活美──“一二·九”精神辉映下的历史名村王兰庄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杨雪 李妍 王学志 孙美月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7-12

王兰庄村全貌

纪念碑所在位置旧貌

  “一二·九”运动

  王兰庄人的红色记忆

  这是一个有着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村庄。84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使这个原本平静的小村庄──李七庄街王兰庄村成为天津爱国学生开展乡村义务教育、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今天,走进坐落在王兰庄花园里的国内唯一的一座“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依然能感受到这个村庄在那段忧患岁月里迸发出的热情与希望。

  时钟回拨到84年前。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天津、上海、西安等地爱国学生积极响应,迅速形成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天津进步学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到农村去,开展义务教育”的号召,深入到天津西郊区(现西青区)王兰庄、小元、姜家井等村,建立了义务小学、夜校、识字班等,开展抗日救亡义务教育运动,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尤其是王兰庄,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工作开展起来最为迅速,不久就成为当时各校骨干分子互相联系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并于1936年9月建立了津郊最早的党支部──王兰庄村党支部,推动了津郊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据了解,当时负责王兰庄义教的主要是北洋工学院和三八女中的学生。参加义教的学生中,包括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原天津大学副校长、河北工业大学筹委会主任丁仲文等。这些进步青年在王兰庄的土地上播撒下了抗日救国的种子,当时的王兰庄也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投身革命的摇篮。

  谈及“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的建立,曾参与资料搜集的王兰庄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德利特别深情地讲起了当时建馆的过程。他对记者说:“最早要从1985年说起。1985年是‘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同年的5月7日,贺龙夫人薛明再次来到王兰庄,觉得有必要纪念一下,当时时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倪志福过来看望薛明,表示支持薛明的想法。就这样,在薛明的提议下,为更好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教育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1985年12月9日,市政府在王兰庄村义务教学点旧址建设了‘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教点旧址’纪念碑,并举行了揭幕仪式。到了1987年,又建设了陈列馆,当时里边有些老照片和一些沙盘,是不对外开放的。”

  尔后,在王兰庄村进行整体改造的过程中,为了史存永久,不忘过去,在现王兰庄村党总支书记(原王兰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宝印的倡导下,专门辟出配套公建里的一幢三层别墅建立起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当时郭书记也是在一次考察中受到的启发,而且他觉得原来的陈列馆规模有些小了,也比较陈旧了,确实需要提升改造下,正好趁村庄整体改造的时候,也把这个纳入进来了。”李德利说。

  也正是因为建纪念馆这个规划,李德利参与到了长达一年之久的“一二·九”运动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中。2002年,区文化局与王兰庄村党支部共同组成了工作组,负责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的筹备工作。他们六次前往北京搜集相关资料,走访了曾经参与过义教的贺龙元帅夫人薛明、原国家煤炭部副部长徐达本、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等多位曾在王兰庄一带参加义教的老一辈革命家。

  最让李德利印象深刻的就是与薛明的见面。“当时薛明已经88岁了,不轻易见外人了,但是弯弯转转,最后我们还是见到了她老人家。她坐着轮椅,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晰,既有威严又和蔼可亲,见到我们一行,给我们讲述‘一二·九’运动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很是高兴。”李德利回忆道,“当时我们带了摄像师一起前往,本来想留一些影像资料。可薛明看到后,却有些不高兴,让我们不许录她。她说‘我们干这点事不算什么,有千千万万英烈都在我们之前牺牲了,胜利属于人民,不要宣传我’。但说起王兰庄,薛明很开心,连连说‘王兰庄好啊’。”

  除了把纪念馆迁到公建别墅,并于2013年12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外,王兰庄村党支部为了让村民们不忘村史,更是在规划中尽可能多地留存着历史的记忆。王兰庄花园小区内现在的假山,就是村里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台子”,也是当时学生们教村里的农民们做体操的地方,很多村民的老宅也建在这里,上坡下坡的场景,成为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成长记忆。在村庄改造时,王兰庄并没有把这个村台废弃,而是将其重新进行了园林绿化,甚至还将位于高台南侧一村民家的“椿树”保留了下来。当人们在小区中进进出出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望向那棵满载回忆的“椿树”,这既是对村庄历史的守护,更是对村庄精神的守望。

  “我们的纪念馆现在是天津市2A级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和精神,一方面我们在2017年对纪念馆进行了再次提升,增加了很多电子元素;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招募和选拔,先后成立了‘一二·九’爱国教育基地青年宣讲团和青少年宣讲团,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加深对‘一二·九’精神的理解,能够把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负责人孙美月说。

现在的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过去闲暇时的村民

王兰庄村新貌风景如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王兰庄人的幸福生活

  “一二·九”运动已经过去了84年,但是“一二·九”运动却留给了王兰庄人十分宝贵的财富──“一二·九”精神,这种精神俨然已经内化成为了王兰庄独特的村魂和文化共识,也正是在这种革命精神的指引下,王兰庄人在领头雁──现王兰庄村党总支书记(原王兰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宝印的带领下,接续奋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开创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走进如今的王兰庄村,住宅高楼林立、错落有致,别墅端庄大气、造型考究,道路两旁绿树掩映、鲜花盛开,俨然走进了一个城市中的大花园。在这里,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的王兰庄跟现在没法比,不管是住房条件、个人收入还是村民的生活,根本就比不了。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能过上现在的生活,谁能想到自己还能住上楼房呢?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领导,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我们村的好干部!”1949年出生,与祖国同龄、祖祖辈辈生活在王兰庄村的史树楠谈起村庄的变化,特别深有感触地说。

  确实像史树楠老人说的那样,王兰庄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22岁的郭宝印被村里的老书记推荐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二天他把铺盖卷都搬到大队部,在当晚的全体党员大会上,当着大伙的面立下军令状:在他的任期内要解决村民的烧柴问题、修好村路、大伙工分翻一番。干不好这三件事,他自动下台。为此,郭宝印带领班子成员白天召集党员群众修村路、修水利、搞劳务跑运输;晚上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向老干部、老党员请教,请村里的能人出点子。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下,三件难题变成了现实,村民的心一点点地凝聚起来,也从新班子身上找到了盼头。

  1984年,通过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结合王兰庄村实际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决定对村里的体制进行变革,村里由种菜种粮转到工业上来。1984年12月29日,郭宝印组织王兰庄全村人召开大会,宣布撤掉生产队,村集体搞公司运营,搞承包制,愿意种地的,承包土地去种,不愿意种地的,在家等着,村子里盖好厂房后去上班。经过这么一整理,村里将各小队的集体土地资源和不足30万元的资金资产都收回来了,这样就有了建厂的基本条件。当年,王兰庄成功引进第一家由国有企业与天津绘图仪器厂合作成立的津兰分厂,安排就业150余人。到1995年,11年里先后建成独资、合资企业15家,涵盖化工、制药、橡胶、冶金等多种行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王兰庄的工业发展走上了最高峰。

  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化工、钢铁类污染型企业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大势,在大多数人不理解的情况下,王兰庄率先关闭了污染大、技术含量低的化工企业,王兰庄再次进行改革。1995年,王兰庄在原津兰企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天津市津兰集团公司,也是西青区首批批准组建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之一。1996年,借助地缘优势,投资4700万元建成了天津市第一家家电城,成为家用电器批发零售的专业市场,当年投资当年开业;1998年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津兰农贸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先后引进16家汽车营销4S店;2010年投资12.5亿元建成占地30万平方米的津兰国际商贸中心(温州国际商贸城批发市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大批北京“动批”商户来此投资兴业,打造出卫津南路津兰商业圈和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新高地。

  2000年后,津兰集团公司转变发展理念,先后投资并购了国有企业京万红药业48%的股份、投资参股滨海联投18%的股份。2004年以后,不失时机地进军金融市场,完成对渤海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金融投资2.9亿元。一个全方位、多产业并举的集体集团经济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到2018年年末,全村经济新架构──四大板块已初步形成:以京万红药业为龙头的制药工业板块;以津兰商贸中心为龙头的商业贸易板块;以渤海银行为龙头的金融投资板块;以津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房地产开发板块。

  王兰庄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使百姓真真正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

  1999年,王兰庄村“两委”班子在普遍征求村民意见和南上北下、综合考察各地风情建筑的基础上,启动王兰庄花园小区建设,先后建起了18.9万平方米住宅洋房,5500平方米中心小学和8栋近4000平方米公建别墅。新村总投资近4亿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0平方米,圆了几代村民的安居梦。该村还同步完成了村中心公园、假山公园和健身体育场建设,治理了依村而过的赤龙河,村庄环境大变样。与此同时,王兰庄村还先后制定完善了各项福利保障,让王兰庄人成为工作有薪金、房子有租金、医疗有保障金、老人有退休金、成人有生活补贴金、学生有奖学金的“六金”农民。

  村民有文化、村庄有力量。郭宝印觉得村民光口袋富了还不行,必须脑袋也跟着富。为此,王兰庄村将8幢别墅全部作为文化活动场馆和教育阵地,包括老年活动中心、村图书馆、梁斌文学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青年活动中心、王兰庄书画院,用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空间,切实提高广大村民的文化品味,努力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村民富裕了,村里的环境好,活动场地多,所以我们村的文化生活也是很丰富的。尤其每天早晨,是我们这里文化活动最多的时候。太极拳、踢毽子、大鼓队、秧歌队、舞蹈队,各种队伍都有。不只是我们村的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都喜欢来王兰庄活动,好多人甚至开车来我们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反正就这么说吧,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想在村里健身也好、活动也罢,都有适合你去的地方!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队伍出去参加比赛,一个是开拓眼界,另外就是把王兰庄的精神面貌也展示出去!”原王兰庄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张淑荣谈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这就是今天的王兰庄──一个致富前瞻、筑梦有方、美丽秀雅,相继荣获“全国文化生态村”“全国优异小康村”“天津市文明村”“天津市文明生态村”和“天津市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的魅力新农村!相信发扬“一二·九”精神,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王兰庄人在新的征途上定会再攀高峰、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