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旅游 |
|
||
|
||
每逢周末,只要有时间,魏紫东都要到茶馆去听场相声,沏上一壶天津人最爱的茉莉花茶,再端盘儿瓜子,让紧绷了一周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如今,听相声不仅是天津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方式,而且还成为很多外地游客的“心头好”。 我是天津人就爱听相声 今年35岁的魏紫东,别看年纪不大,却是个彻彻底底的相声粉儿,尤其偏爱近年来崛起的剧场相声。他说:“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半导体里面听相声,逐渐养成了习惯。小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想听什么上网一搜就行了。那时赶上一段想听的、爱听的,就赶紧用录音带录下来,得空儿了自己在家反复听。初高中那会儿调频广播交通台每天晚上九点半有《笑一笑十年少》栏目,从初中到高中基本就没断过听,连中高考期间都没耽误。” 如今,天津剧场相声在全国掀起一阵热潮,名流茶馆、谦祥益、西岸相声会馆、老城小梨园、同悦兴茶社等天津各相声茶馆都留下了魏紫东和他的家人、朋友的足迹。 “听相声,一个人听跟俩人听不一样,几个人听跟一剧场人听又不一样。剧场相声的效果随着天气、观众人数、突发事件等都会有变化,最考验演员的功底和应变能力,场面也比较火爆。”魏紫东说起剧场相声头头是道。 在魏紫东看来,现在听相声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与潮流,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朝着年轻化发展。涉及面极广的相声艺术涵盖了单弦、大鼓、快板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些都是需要发扬光大的非遗传承。同为姊妹艺术,相声的魅力在于能够带动观众、听众去主动了解、接触其他的曲艺形式,在笑声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在段子里了解历史人文典故。而相声茶馆不同于音乐厅、电影院等,可以不用掩饰地放声大笑、鼓掌叫好,既贴近群众又接地气儿,是放松休闲的绝佳去处。 招待外地客茶馆听相声 相声是天津的文化名片,天津人热情、爽朗、风趣、率真,其中少不了相声的功劳。“马大哈”“张二伯”“二他妈妈”“丁文元”等相声人物闻名全国、脍炙人口。 魏紫东说,每当有外地朋友来天津,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订票。“饭可以不吃,相声不能不听,人家来了,就得给人家展示咱们天津最有特色的一面。相声茶馆可能很多城市都有,但我觉得,天津茶馆相声是最有味道的!” 魏紫东对相声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真的是一点儿错都没有。赶上特别熟悉的段子,我经常都是闭着眼睛听,脑子里想什么呢?想当初听这段的时候什么感觉、跟朋友一起听的时候发生的事儿、当时这个包袱是怎么笑的,再跟眼前的这段结合起来,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接受采访时,魏紫东还表示,没有两段完全一样的相声,每一段都有可听之处。即便是台词完全一样,不同的演员风格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作为观众,去注意、发现这些不同也是一种特别的乐趣。 天津有着相声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也有着懂相声、爱相声,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基础。“一提相声,本来不认识的两个人能很快聊到一起,备不住还能对两句活。”魏紫东通过相声,在网上结交了很多朋友,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声爱好者在一起聊天、分享,组织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对于相声带来的心态和生活上的变化,魏紫东和他的家人、朋友们乐在其中。 演出环境好相声游走红 最近,魏紫东又走进了位于陆家嘴商业中心的谦祥益。他说这是谦祥益自去年搬迁后,他第二次来。“现在的场地大多了,硬件环境也好,相声博物馆的藏品更加丰富,一些老照片、老物件让观众很直观地感受到相声发展的历史。” 下午四点,从坐下来听相声,魏紫东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眉开眼笑、开怀大笑、会心一笑…… 爱好相声的魏紫东是众多天津市民的缩影,对于广大观众对相声、对谦祥益的认可,谦祥益新媒体负责人蒋松鹤表示,搬入陆家嘴商业中心后,谦祥益的交通更加便利,商场的负一层就是地铁,公交车线路也很多,地下还有停车场。从天津西站坐地铁到谦祥益只有一站,外地游客坐高铁来听相声也非常方便。除此之外,从7月份开始,谦祥益还将在运河新天地夜市举办相声大会。“这种形式类似‘80后’小时候的消夏晚会,会唤起很多人的回忆。相声本身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与当下如火如荼的夜间经济相结合,一定会给天津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休闲体验。”蒋松鹤介绍。 如今,“相声游”也成为天津的一大特色。每到小长假、黄金周,总能见到这样的游客:他们专程为听相声而来,有人一天听三场,有人连着听好几天。蒋松鹤说:“谦祥益两个星期的节目都是不重复的,所以不少游客会连着几天来,除了天津本地观众外,京冀观众居多,其他各地的观众也是络绎不绝。几天相声听下来,大家都成‘熟脸’了,有时候演员认出他们还会现挂:你怎么又来了?!台下观众一片欢笑,这就是相声的魅力!”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