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卢派”鼓曲四胡技艺在西青开花结果 传承民乐经典 喜获群星金奖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孙红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6-14
内容提要:编者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口号是“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

  “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现场(左一张玉恒,中为房磊)

  参加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天津赛区选拔赛决赛

  房磊(中)在“丝竹玉音”──群文工作传承仪式专场演出中

  天津电视台录制现场

  张玉恒收徒仪式(左一房磊,中为张玉恒)

   编者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口号是“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

  西青区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为丰富。这里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运河文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武文化,含蓄内敛、精益求精的年画文化,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赶大营文化,丰富多彩、包容开放的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责任,也是现实的任务。

  自2003年起,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西青开展了以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为主要做法的非遗保护工作。在大量田野普查的基础上,对非遗资源进行了抢救性地挖掘和整理,建立了区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天津“卢派”鼓曲四胡技艺,百年传承,历经五代,从卢成科、钟吉瑞、毛家华,到张玉恒、房磊,在西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传承开来,沉淀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2018年11月被授予“西青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卢派”鼓曲四胡技艺

  ──天津的民间音乐

  天津“卢(成科)派”鼓曲四胡技艺属于民间音乐,由卢成科所创,天津发展的曲种无一不是沿袭卢成科先生的鼓曲伴奏技艺而成。北方鼓曲诸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天津时调等,其乐队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就是四胡。这些鼓曲之所以能形成不同的流派,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四胡等乐器的伴奏。尤其在钟吉瑞以后,“卢(成科)派”鼓曲四胡技艺利用演奏者对乐器本身功能的灵活运用,使得乐器的各种技法和音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与三弦和演员的合作中,能抓住各曲种音乐唱腔的规律与特征,伴奏严密贴切,舒展流畅,烘腔托调,效果出色,而且擅长运用装饰音,烘托长于抒情的艺术特色,因此被诸多鼓曲演员所倚重。许多过门都是天津“卢(成科)派”所独创。“骆派”京韵大鼓的创立,“卢(成科)派”弟子、四胡演奏家钟吉瑞先生更是贡献颇多,“骆派”京韵大鼓的形成跟钟吉瑞先生的四胡伴奏是分不开的。钟吉瑞先生弟子毛家华先生深得乃师技艺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创作了《夜请李月华》《清华参军》《小保姆偷妆》,此外在京韵大鼓《椰林红旗》《打虎上山》的演奏中除继承乃师独特演奏法外,还增加了很多高难度技巧。其弟子张玉恒继承并发扬了天津“卢(成科)派”鼓曲四胡技艺,在鼓曲创作中成绩颇丰。张玉恒在继承四胡技艺的同时,不忘培养青年人才,近年收房磊为徒以传承保护“卢(成科)派”鼓曲四胡技艺。

  “卢派”第五代传人

  ──西青文化馆曲艺干部房磊

  房磊是西青区文化馆曲艺干部,土生土长的杨柳青人。受家庭熏陶,房磊爱听戏曲曲艺,后来就自己跟着录音机学。可是不识谱,没人教,拿个录音机听一句记一句词儿,然后用自己“发明”的一套符号记唱腔,反复听、反复练。一开始也不知道“板眼”,后来有时间他就去茶馆听,一边听一边学。再后来有机会到曲艺票房,他就跟着乐队一起练习。

  因为喜欢,房磊一直坚持不懈。就算周围的人,甚至是亲人们不理解、不支持,他也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努力、坚守,不能自拔。直到2016年,在西青区文广局举行了收徒仪式,房磊才正规系统地开始向师父张玉恒学习四胡伴奏,并演唱“骆派”京韵大鼓。

  张玉恒,生于1958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1978年拜毛家华先生为师学习四胡演奏技艺,先后为王毓宝、骆玉笙、陆倚琴等曲艺名家担任四胡伴奏。2013年与天津歌舞剧院合作完成了钢琴弦乐五重奏四胡协奏曲《古韵》,开创了民族曲艺伴奏乐器与西洋乐器合奏乐曲的先河。

  拜师后,房磊每周都到群艺馆跟师父排练,风雨无阻。师父教得很细致,每个字、每个唱腔都毫不保留地教授。师父还教房磊发声技巧,教他舞台表演。在师徒共同努力下,房磊的表演水平有所提高,经常到京津冀各地演出。

  在此期间,师父为房磊设计了新唱腔、新过门,新创作了京韵大鼓《年画情思》和《御河岸边我家乡》。其中《年画情思》已经陆续演出16场,成为西青文化馆的保留节目。

  追求艺术、学习技艺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令房磊记忆深刻的,是《年画情思》的录音过程。他在棚里录,师父在监棚。刚开始的时候,房磊的节奏掌握不好,就一遍一遍地反复录。他在里面着急,师父在外面着急。就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才勉强录好。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今年再录音的时候,就非常顺利了。

  师父对徒弟的支持,是无私而厚重的。2017年,西青区春节联欢会,师父为了给房磊伴奏,推掉了一个很重要的演出。说到这里,房磊对师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师恩深重──在房磊看来,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更是师父凝结在悉心指导和教授中的无限深情。

  近几年,房磊一直活跃在西青的舞台上,“文艺大舞台”──部队、企业、社区、学校等等,都有他演出的身影。“金嗓子”对一个演员来说,非常重要。现在排练多、演出多,嗓子相对之前就比较“薄弱”,所以房磊时刻注意保护好嗓子,辛辣油腻的食物一口都不吃,只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完美、最精彩的表演。

  自幼喜爱“骆派”京韵大鼓的房磊,在师父张玉恒的悉心指导和传授下,在天津及京津冀曲艺比赛中多次获奖:首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二等奖;第四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最佳表演奖;第二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三等奖;第三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最佳舞台魅力奖;第三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优秀鼓曲传播使者奖;“遇见西山 慢品国韵”2018第三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一等奖;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群星奖”;被列入《鱼龙百戏》京津冀传统艺术人才计划名录……其中,房磊演唱的京韵大鼓《御河岸边我家乡》获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金奖。

  在成绩面前,房磊平静地说,他不是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出,前辈和师父及众多师友给予的力量是无限的。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在每一场演出、每一个节目,甚至是每一句唱词和每一个表演动作上。为西青增添光彩,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他深深地扎根在这里。

  传承谱系:

  第一代:卢成科(1903-1953年),创立“卢(成科)派”,丰富改革鼓曲伴奏音乐。

  第二代:钟吉瑞(1925-1965年),师承卢成科,为骆玉笙开创“骆派”京韵大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代:毛家华(1947-1994年),师承钟吉瑞, 为骆玉笙、王毓宝、孙书筠等曲艺大师四胡伴奏。

  第四代:张玉恒(1958年生),师承毛家华,为骆玉笙、王毓宝等曲艺大师四胡伴奏。

  第五代:房磊(1981年生),师承张玉恒,学习四胡伴奏,演唱骆派京韵大鼓。

  内容特征:

  以四胡为鼓曲进行伴奏。所用四胡区别于蒙古四胡,琴筒为铜质顸筒,圆形,蒙蟒皮。琴担常用红木、紫檀木制作。

  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张丝弦。

  持弓采用分指持弓,使得控制双弦得心应手,指法沿用压揉方法,使胡琴的音色明亮、醇厚。

  能抓住各曲种音乐唱腔的规律与特征,伴奏严密贴切,舒展流畅,烘腔托调,效果出色,擅长运用装饰音,烘托长于抒情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品:

  1.梅花大鼓间奏,“三番”过门。

  2.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夜请李月华》《重整河山待后生》;梅花大鼓《黛玉葬花》《宝玉探病》;天津时调《心连心》;铁片大鼓《风雨行》等曲目的四胡伴奏。

  3.钢琴弦乐五重奏与四胡协奏曲《古韵》。

  印象

  传承自有后来人

  孙红

  天津是曲艺之乡。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妹子,可以说我是陪爷爷听着电匣子里的京剧评戏,哼着小曲儿,欣赏着相声评书、大鼓时调这些传统艺术长大的。从没觉得它们遥远陌生,倒像是生活中未曾缺失的一部分。有人感叹生活节奏快,我倒觉得快中有慢、慢中得思的日子津津有味。

  初识房磊,还是中学时候。因为同在学生会,所以熟识,他是长我一届的学长,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笑眼睛就弯成了月牙儿。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许多年未见,再见房磊,是在传统文化进校园小记者专场的演出中。他以传承人的身份,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表演。那日我去采访,在台下专注地欣赏。知道他早前藏书、习字、练拳……他对说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我却不曾知道。真的被他惊到了,因为这无法速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厚积修为。不知道他是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仅以我学生时代对他的了解,便知他若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必定能成,且是一板一眼稳稳地成就。

  演出结束后交流,得知房磊取得的硕果连连:首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二等奖;第四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最佳表演奖;第二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三等奖;第三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最佳舞台魅力奖;第三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优秀鼓曲传播使者奖;“遇见西山 慢品国韵”2018第三届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一等奖;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群星奖”;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金奖;被列入《鱼龙百戏》京津冀传统艺术人才计划名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房磊的座右铭,是他脚踏实地、坚守信念、不断追求梦想的精神源头。他说最难忘的事,是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天津赛区决赛。因为是新创作的作品,提前一周才把词儿、腔儿定下来,也只有一周的时间来准备。他特别紧张,因为不熟嘛,就怕在台上唱错了。好在是师父张玉恒先生伴奏,这样他还算踏实。比赛时抽了倒数第二个赛位,下午四点多比赛,但上午就得到群星剧院候场,房磊在后台一整天几乎没和任何人说话。心跳一直都特别快,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参赛的是个人,代表的却是西青啊!比赛结果喜人,不仅一句词儿也没忘,而且效果甚好,高腔儿全都上去了。有师父给他伴奏,托腔保调,使得房磊顺利地完成了比赛。这是房磊最难忘的事──有师父张玉恒在,房磊心里就踏实!

  房磊对师父张玉恒先生敬重有加。师父德艺双馨,身教胜过言传。师父为人做事,徒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事事处处以师父为榜样,不敢越雷池半步。

  师徒情深,言传身教,不忘初心,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人,得有所敬畏。愿房磊在寻梦的路上沉浸其中,一尘不染,奔跑前行!

  传承自有后来人,致敬。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