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文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01-07

  古镇杨柳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112年前(1907),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来到杨柳青探访。他是因年画而来,是要看看这个被人们传说的画乡到底是个啥样子。经过深入了解,这位著名俄国学者被惊呆,大运河畔沿街的画店竟如此之多,一家紧挨一家,大作坊甚至占有一条胡同。更令他不可思议的是,古镇南乡三十六村的农民也都在画画,那个“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描绘居然是真的。阿列克谢耶夫惊呼,这里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球上再也找不到另一个有这么多人都在画画的地方。他也才开始确信,杨柳青曾经一年产销一亿张年画的说法名不虚传。这位著名汉学家开始崇拜这里,并大量购买杨柳青年画,达3000幅之多。阿列克谢耶夫的举动影响一批欧洲有识之士,他们先后进入画乡,把大量年画带回欧洲。后来,这些年画都被俄国、法国、德国等各大博物馆收藏,藏品达6700多幅,中国博物馆没有的杨柳青年画,西方各国博物馆里都有。

  杨柳青不仅仅“画乡”神奇,出色之处还有很多。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被文人墨客称作“北国小江南”。

  北国小江南

  杨柳青地处九河下梢,从太行山山脉顺流而下的卫河、漳河、滹沱河、滏阳河、大清河等河流,都汇入子牙河与南运河。杨柳青地处两河之间,南是南运河,北为子牙河,因此杨柳青历来水资源丰富,被称为“北国小江南”。

  因有大运河水运之便,南方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往返北京,杨柳青是必由之路。其中有很多名家在此留下诗篇,赞美杨柳青的迤逦风光。清代天津水西庄查彬诗《杨柳青道上》:烟水迷离外,驱车纵目遥。日斜杨柳驿,帆落直沽潮……金玉冈诗《舟行子牙河》:遥天阔野望苍茫,河势奔腾东去长。苇村晓昨鱼虾市,泽国春多凫雁行……清沈悛诗《棹歌》:家家户户对篷窗,白鹭飞来照影双。杨柳桃花三十里,船客都惯唱南腔。

  在诗人笔下,古镇杨柳青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尤其“船客都惯唱南腔”,点醒读者不要错以为杨柳青是在江南,其实是在北方,说南方话的都是从江南而来的船客。

  杨柳青镇西有莲花淀,最像江南风光。清高倬有诗《泛莲花淀口占》:十里荷花面面秋,渔人指点向莲洲。芦荻深处难回棹,一叶随风逐水流。花光夜色影晴湖,水艇轻移起浴凫。遥望远波无限景,恍疑身寄枫桥吴。

  噫,这位高倬诗人真把杨柳青当作苏州的枫桥寒山寺了。

  年画之首杨柳青

  ◇盛名因由

  “杨柳青”之名本身就美,再有年画之美,二美相加,越发使得古镇蜚声海内外。

  杨柳青年画被媒体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原因有四。

  其一是年画进京。杨柳青是北京门户,又有大运河之便,年画于清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城,皇家贵族豪门富贾需要与年俗画不一样的高雅艺术品,杨柳青年画因市场需求必须提高档次,开始走向富丽雅致。

  其二是手工彩绘。杨柳青年画发明出手工彩绘,仅脸面部位就有15道工序,精细之至由此可知,从此提升品位走向高雅。

  其三是拓展题材。源于农耕文化的年俗年画走向高雅进入中上阶层后,题材的局限性问题突出,杨柳青年画作坊又开拓新内容,聘请南方海派画家进入杨柳青作画。最著名的是钱慧安,十几年里先后为杨柳青年画创作一百多幅作品。钱慧安把文人画的诸多特点融入年画创作,色调风格也由浓艳转向淡雅,使人耳目一新。

  皇家如意馆宫廷画师高桐轩,以画亭台楼阁式的界画著称于世,其《荷亭消夏》《四美钓鱼》等画作一经问世,那精美的皇家园林画面令人惊叹,很快风靡市场。

  张祝三也是宫廷画师,他最擅长画戏出画,《三英战吕布》《大破冲霄楼》等很多戏出画都出自他手。正是这些名家高手画师和杨柳青本土画师的共同创作,使杨柳青年画达到共有3000多个题材的规模,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人文故事尽收画中。

  其四是万人同画。杨柳青年画走入鼎盛期后,镇上的作坊近百家,画牌相连,彩幌比肩。其中较大的作坊,画案均有上百个,工人200多名,每年能制作年画2000件,每件500张。每年冬至前后,远近趸画的客商云集古镇,订货到手,客商才络绎散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作坊无法满足,年画艺人便大胆放手,把印完墨线的画坯子分发给南乡百姓去着色描金,结果很快带动南乡三十六村的人纷纷加入年画彩绘行列,形成万人作画,“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画乡之势。这一令人惊叹的可喜局面延续百余年,既是伟大创举,也已经成为历史佳话。

  ◇制作体验

  杨柳青年画馆创办于2003年9月28日,利用赶大营先导安文忠的家祠,政府投资50多万元,建成集收藏、展览及现场绘制表演为一体的年画馆。年画馆以年画起源、兴盛、衰落到复兴的历史沿革为展线,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馆内设有讲解员,重点介绍杨柳青年画历史沿革,各时期年画的代表作品,还有年画的勾描、刻版、套印、彩绘、装裱五大工序的制作流程。有画师在现场演示作画过程,游人也可亲身体验,在木版上刷印年画,以激发游客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游客中心设有多媒体触摸屏,供游人查阅相关信息,并出售年画各类作品、书籍和多种纪念品。

  ◇中俄文化交流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搜集的3000多幅杨柳青老版年画,大部分都收藏在圣彼得堡博物馆里。天津市西青区新闻中心得知这一消息后,于2016年派记者进入俄罗斯,想一探究竟。在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仕博物馆,西青记者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大量100年前的杨柳青年画。

  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仕博物馆、莫斯科东方民族艺术馆、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等,共收藏中国年画约7620幅,这也是他们几代人努力搜求的成果。阿列克谢耶夫则是收集中国年画数量最多的汉学家。

  丝路津商

  ◇商帮形成

  说杨柳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由还有“赶大营”。一个小小的古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天津近代的一次历史大事件──赶大营。

  “丝路津商”其实就是天津的杨柳青商帮。新疆有八大商帮,都是以省命名的,如陕西商帮、山西商帮,杨柳青的商人就被称为天津商帮。

  清光绪初年,新疆被外国侵略势力占领,伊犁地区也被沙俄瓜分。左宗棠临危受命,组织西征军收复新疆。左宗棠因追剿捻军来到河北,消灭捻军后回师西北,临行在河北广备军需,在杨柳青招募大船和纤夫运送物资,安文忠与伙伴们应招。军需物资送到西安后,安文忠和一些伙伴没回家,改行做货郎,追随军队大营做货郎生意,因此叫“赶大营”。

  安文忠和众多货郎随西征军进入新疆,有力地支援了军队供应,新疆收复后由货郎改为坐商。安文忠和先期进入新疆的货郎发迹后,成为家乡人的榜样,随后一批又一批的杨柳青人奔赴新疆,时有“三千货郎遍天山”之说。到光绪末年,去新疆谋生求发展的杨柳青及其周边的人已有两万之众。

  赶大营的起始时间应从1868年纤夫安文忠被左宗棠的湘军招募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驼道被封闭结束,共70年。杨柳青人在新疆创造出商贸奇迹,他们重新激活古丝绸之路,利用被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队,把大量的新疆土特产运进北京、天津,使新疆人获利后再发展生产,又把内地货(统称京货)运进新疆,改善提高新疆人的生活质量。他们的商贸店堂字号遍及北疆和南疆,乌鲁木齐大十字商业街,大多数生意都是杨柳青人在做,伊犁的汉人街,惠远城的十字街,杨柳青商人都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塔城、奇台、吐鲁番,还有南疆各城,到处都有杨柳青人。大商号比比皆是,一次进货或回货能用2000头骆驼。他们不仅重新激活古丝绸之路,而且还将丝路拓展延伸到渤海之滨。这是历史首创!在清末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朝廷给新疆的协助饷银迟迟不能到位时,是大营客们拿出巨额银两以解新疆之危。

  ◇深远意义

  赶大营历史事件,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它是清末民族灾难深重之时,出现的四次大移民现象之一。“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为了生存发展而离乡背井,“赶大营”除了这一目的外,还“赶”出了诸多重大历史意义。

  其一,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深远。货郎协助西征军打败侵略者,收复的是160万平方公里国土,占整个国家版图的六分之一。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在北疆南疆征战两年,货郎们追随大军保证军供两年。货郎们挑担步行,左肩担着发财的梦想,右肩担着收复国土的重任。新疆军政开销不能自足,需要朝廷协助饷银。然而,当朝廷自命不保时,饷银难以到位,军心不稳边疆危急,杨柳青商人深明大义,拿出银子为军队发饷。至今,60万赶大营后裔继承先辈的爱国精神,依然坚守新疆,为西域边陲的发展稳定继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其二,激活、开拓古丝绸之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是从西安开始的,走兰州、肃州(酒泉)、敦煌进入西域、中亚、欧洲、北非。到清代末年,大营客借助沙漠之舟骆驼队,把新疆的土特产运到北京天津销售,又把京津优质价廉的内地货源源不断地运进新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少数民族同胞既能增加收益扩大再生产,又能用上内地物美价廉的商品,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两地的商贸经济发展。

  其三,文化大融合。杨柳青大营客绝大多数人没回乡,他们连老婆孩子带各种生活习惯、生产技能、文化生活一股脑儿都搬进新疆,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友好,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与亲和力。维吾尔儿童与汉族儿童从小就在一起生活,语言互通,儿童玩具也互通,最重要的是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多少年来,他们互相尊重彼此不分你我,互相帮助有生死之交的感人事例很多。他们和后代一直扎根新疆那片热土,一代又一代,至今已是第六代,60万人如同60万棵胡杨树,深深扎根在边疆。

  其四,商贸奇迹。说是商贸奇迹,是因为天津商帮这些大商号,起初都是挑担子摇货郎鼓的一群货郎,后来因为对西征军军供有功,才赏给地盘建房成为坐商。殊不知,此货郎非彼货郎,来自杨柳青的货郎都非同一般。他们是大运河造就出的“运河娃”,在杨柳青这个北方著名水旱码头长大,学识、见识都很广,也有心计,因此他们能创造机遇,更能抓住机遇,把事业做大。赶大营前期30年的时间,他们就创造出伟大商贸奇迹。乌鲁木齐市著名的大十字街,南大街、东大街的买卖字号几乎都是杨柳青人的,西大街、北大街杨柳青人经营的商户也不少。昔日冷清的大十字街,被杨柳青人经营成中亚国际商贸中心了。还有将军府所在地的惠远城,百分之八十的买卖字号都是杨柳青人在做,因此被人称为“小杨柳青”。伊犁的伊宁市,有一条街原来没啥人,杨柳青人在那里打拼,逐渐引来更多杨柳青人,结果成为当地最有名的的商业街,因为杨柳青人占绝大多数,被人称为“汉人街”。

  赶大营“赶”出的深远历史意义不止这些,还有不少精神层面的意义。如,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精诚团结、诚实守信的商德;舍财取义、卫国爱家的精神等。所有这些,都是杨柳青大营客给后人留下的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宣传高潮

  1989年,西青文史第三册刊发《天津商帮“赶大营”始末》。该文用70页的篇幅,详细记述了“赶大营”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路线、货品、协饷、八大家、店铺等诸多内容,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厚实的基础。

  第一次宣传高潮。1999年,西青文史第九册以《赶大营》为题刊发文史资料。这是一部将上文进行梳理、分类、增补、勘误后,重新出版的。2001年,西青区新闻中心派记者团进入新疆,归来后制作三集《赶大营》纪录片,播放后让观众知道了赶大营这件历史事件。

  第二次宣传高潮。2000年,天津市政协、西青区政协、西青报社和西青电视台联合组团进入新疆,以“寻访赶大营后裔”为题,在乌鲁木齐、奇台、吐鲁番、伊犁、喀什等地寻找杨柳青人赶大营后代,收获颇丰。归来后形成系列文章22篇,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日报·聚集西青》《今晚报·今晚西青》发表,连同特约新疆赶大营后裔的回忆文章,合集出版《西青文史·赶大营专辑》,当年问世。西青电视台制作三十集《赶大营》节目播放。2010年1月,首部津商长篇历史小说《赶大营》出版发行。5月,中国作家协会、天津作家协会在杨柳青庄园联合举办长篇小说《赶大营》研讨会。紧跟着,《天津日报》开始连载长篇小说《赶大营》。8月,津报集团派出精兵强将重走大营路,多次用整版篇幅介绍“赶大营”,并邀请学者、专家对这段历史进行梳理。大家一致认为,“赶大营”是杨柳青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近代商贸史上的一大奇迹。9月,新疆天津商会成立,历史上的天津商帮总商会共有九届,此次接续为第十届,并在成立大会上设“赶大营论坛”。西青区政府、杨柳青镇政府和区新闻媒体应邀参加。2010年,天津、新疆两地都成立了“赶大营研究会”,这非常有利于对赶大营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挖掘。

  第三次宣传高潮。2013年以来,西青区新闻中心几乎每年都设一个专题,派记者进入新疆挖掘有关“赶大营”的历史资料。列计划,报清单,进行抢救性挖掘。首先从百岁老人着手,再90岁,80岁,逐次进行深入采访。录口述史和影像资料达60份。在报纸发表的采访文章42篇。电视台则分头做各种节目,新闻节目已有数十条,专题节目已经播出7个,《印迹》节目已做5期,新的节目还将陆续出现。西青新闻中心与天津、新疆媒体合作,深入挖掘发现新线索、新人物进行采访。制作的电视节目和电台节目与新疆地区交流互动,力争对赶大营的宣传更广泛,更深入。在此期间,《丝路津商》于2014年6月出版,由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和西青区政协合编。这是一部赶大营资料汇编,内有很多尚不为人知的珍贵资料,对研究赶大营,认识那段历史有莫大帮助。

  第四次宣传高潮。2018年,天津口述历史丛书《丝路寻踪赶大营》出版。这是一部以田野调查方法加文献资料研究,来考证赶大营口述历史的史料书,同时也是一部记述近代丝绸之路路线及其兴衰的历史地理著作,能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熟悉赶大营,了解赶大营。天津电视台拍摄的六集纪录片《赶大营》,是政府投巨资拍摄的大片,历时近两年,终于和观众见面。电视纪录片《赶大营》用大量真实影象,加高科技手段制作,用画面还原了150年前的赶大营艰辛与苦难、成功与喜悦,也让观众了解到当年为什么会有赶大营历史事件。人们看完以后,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啊,杨柳青,这里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迸发出那么多神奇的故事!

  斯文小镇文脉远

  ◇文昌阁祭拜

  杨柳青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原因的,这里从明代就建有文昌阁,一直保存完好。文昌阁分三层,首层供奉的是孔子,二层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上层供奉的是魁星。杨柳青文昌阁在大运河沿途很有名,吸引南北方众多文人墨客前来祭拜。明清时期,进京赶考的举人路过此处,都要下船登岸,去文昌阁层层祭拜后,才能心里安然地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文人们都会认为有文昌帝君和孔子、魁星的保佑,才能金榜题名。明代写《西游记》的大文豪吴承恩,进京科考路过杨柳青,也曾下船去文昌阁祭拜,并在此写下“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的著名诗句。

  文昌阁祭拜的风气一直未变,到如今,每逢大考前仍有学子前去虔诚行此大礼。祭拜后如能心安神定地进考场,那也是大收获。

  清光绪元年(1875),杨柳青贤达集资在文昌阁院内创办“崇文书院”。该书院是为古镇增添文风雅韵,更高的追求是为皇朝科举取士培养人才。结果崇文书院不负众望,从这里造就出两名进士、十几名举人和多名贡生、庠生。从此,杨柳青文风日盛,代代相传,使古镇变得越发斯文。

  杨柳青素来有元宵节花会,夜晚便是灯展。每到此节,街巷便人头攒动,人人欢天喜地。崇文书院曾在清末制作过二十四展灯箱画,元宵节期间在文昌阁展出,引得远近村街百姓前来观灯。

  ◇斯文小镇

  2005年,杨柳青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文化传承“魅力名镇”。在评选期间,文化大家冯骥才说:“杨柳青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素质高,懂得审美,因此才有那么多那么美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镇给人的感觉是整体清新、亮丽、爽朗,人们的生活安宁、祥和,富于诗情画意。我送它两个字:斯文。我称它是一个斯文小镇。”从此,杨柳青是“斯文小镇”的名称不胫而走。

  2008年12月,杨柳青镇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镇地处京畿要冲,系西青区政府驻地。政府投资建成大运河杨柳青段景观带,使古镇恢复生机,增添斯文韵味。

  津西第一家

  ◇石家大院

  古镇杨柳青的名门望族石家,祖籍是山东东阿大瓮口石家岭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先祖石蓬以船运为业,来到杨柳青定居。石家靠漕粮运输,兼营万兴粮行,终成津西首富。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版的《津门保甲图说》,载有嘉庆二十年的石府住宅图,其范围东起美成德胡同,西至大寺胡同,南至前大街,北至后大街,连同旧宅,近20个院宅连成一片,财势之盛,可见一斑。光绪三年(1877),石献廷之孙石元士在大运河畔建新的“石家大院”,由10个大四合院连体,极尽奢华,也就是如今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尊美堂。

  1991年,著名作家冯骥才来馆参观,题词:“津西称首富,华北第一家,民殷皆如是,自然安天下”。

  2006年6月10日是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石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

  做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其宏大的四合院连套规模,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里面蕴含的北方民俗文化知识,无不令人倾倒。这里迎接了太多的国家领导人,文化名人和国外友人,来访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因为这里是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也是影视剧选景的最佳场所。电视剧《狼烟北平》《故梦》《辛亥革命》《阴谋与爱情》《我是大侦探》等诸多剧目都曾经在这里拍摄。

  ◇反腐陈列展

  解放初期,石家大院曾经是天津地委所在地,刘青山、张子善就在这里办公。这里也是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败现场之一。

  2003年,已经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在馆内举办《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开展仪式。陈列馆用大量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详细展示了刘青山、张子善由革命功臣堕落成历史罪人的蜕变过程。共展出照片、文献百余幅,分“惊天大案”“警钟长鸣”“任重道远”三大主题布展。十余年来,“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接待的参观者已不计其数。

  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孕育出一批神奇的故事。钟灵毓秀之地,必将英雄辈出,相信,这片土地还会孕育出新的人物,新的故事。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