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天津通过示范镇建设、棚户区以及危旧房屋改造等,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让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西青区杨柳青刚刚落成的一栋还迁房内,拆迁办将所有户型都装修出了一套样板间,工作人员开着自家的车一趟趟地拉着村民来看。
今年仅杨柳青就有7000户村民将从危旧平房中搬进楼房。但一涉及拆迁,各有各有的难处和诉求,几个月挨家挨户沟通,现在还剩1000多户没签约,绝大多数“观望”的村民,都对尚未交付的还迁房心存疑虑,样板间一出,不少人踏实了。
在未签约的村民中,还有不少是家庭困难户。坚持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帮找周转房、孩子就学、对接找工作、争取帮扶政策等大事小情,拆迁组工作人员都把它当成了“份内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来天津着力在住有所居上下功夫,集中全市力量,托起民生底线。让农村困难群众也实现了安居梦想。共完成农村危改2.52万户,涉及西青、北辰、津南等9个区、110多个乡镇、2600多个村庄。1万多户群众喜迁新居。除了在拆迁过程中做好服务之外,近年来天津也在还迁房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增强百姓的参与性。气象新苑小区是宝坻区规模较大的一处棚改还迁房建设项目,目前还正在施工中,不久前,这里请来个几个专门“挑刺”的村民。
还迁房建得好不好,搬迁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了让还迁房建设质量有保障,宝坻区创新性地设计出“村级质量监督员”的监管模式,由村民推选出有责任心,又从事或者了解建筑行业的代表,长期驻扎在施工项目现场,配合相关部门一起实时监督。
通过群众参与,确保还迁房建设过程公开、透明,让民心工程变成“放心工程”。截止目前,宝坻区已顺利完成60个城中村、24个平房宿舍区、3.7万多人的搬迁工作,到2020年将全部完成还迁工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工作的方向,天津加快示范镇建设,推进农村危陋房屋改造,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